您即将驶入格蕾丝毕业论文思考模式
摘要:自去年10月3日抵达曼城,我在英国已度过了整整半年。作为当代留英学子的一员,目前我正在“预支”式、最大化享用复活节假期,期待自己之后能够以更好的姿态全面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第二学期期末论文和毕业论文。求学半年,收获颇丰,最铭记于心的是马丁老师传授的、来自福柯大神的“永葆好奇”和“批判性思考”。本文将尝试探索英国一年制文科硕士的意义,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随意,引用文献遵从就近取材原则,案例分析的样本更是少得可怜,完全来源于个人经验。文章的目标受众是格蕾丝尊贵的亲朋好友,供君消遣闲暇时光。看到文章的IRElites,拜托千万不要告诉我学识渊博的毕业论文导师,照这个水准认真写,恐怕也是很难毕业的。
近年来,社交媒体大数据越发让人折服。估计我是在前两年筹备留学时在知乎留下了足迹,过去半年来几乎每隔几天,知乎便会贴心地给我推送定制话题:英国一年制硕士有多水?曼大硕士到底有没有含金量?大数据确实是相当强大,且比较准确了。那么,英国一年制文科硕士到底水不水?本文将尝试对这一话题进行分析。
英国一年制文科硕士都干些什么?
在开始思考前,让我们先研究一下这个起点(startingpoint)——一年制文科硕士。这一年都学什么?如何分配?如何考核?
从格蕾丝截至目前粗浅的认识出发,英国一年制文科硕士基本分为三个学期,满分为学分。前两个学期我们需要必修加选修至少8门课程。每门课程基本是10周的学习,满分为15学分。第一学期大约从9月到1月底,第二学期大约是2月到5月底,中间穿插了阅读周、圣诞节、复活节。5月底到9月初是自由写作阶段,我更喜欢把它叫做第三学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你只干一件大事——一篇到words的毕业论文。这个大Boss独享60学分,相当有威慑力。
这样看下来,纸上谈兵的时间还是相当多的。在我看来,写作似乎是英国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论学什么,二话不说,先写个几千字文章。写作是一年制文科硕士考察的核心能力,但并不是全部。除了第三学期的毕业论文,各个课程的老师开启了一场“如何多样化输送学分”的竞赛。要想得到每一个15学分,你当然需要写小作文,大作文,洋洋洒洒十几篇,几万字那是起步。你可能还需要独自做Presentation,然后和团队一起做Presentation;你需要在老师自创的讨论专区发表真知灼见、并与你的同学展开积极讨论;你需要自行设计编写handout和policybrief。充满智慧的教授们有很多种方法让你在获得这15学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我智识的贫瘠。没错,总有一款难倒你!
英国一年制文科硕士到底水不水?
了解了这一年怎么分配,学分怎么考核,那么我们回到这个核心问题:英国一年制文科硕士到底水不水?我的观点是我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式回答。这一年之于每个人的意义和收获并不相同,我认为它的成果取决于你为这一年所设定的目标和度过这一年的方式。
我们为什么要读这个一年制文科硕士?为了学习新知,为了一段人生体验,为了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就是因为父母认为你应该拥有这个“海龟”身份。从我的同学那,我听到了不同的答案,也看到了不同的求学态度。我曾提到过致力于应对国际冲突的印度女同学和希望凭借学习在英国开启职业生涯的智利闺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动力。然而,我也听到了很多迷茫和疑惑。作为一名超龄硕士在读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我其实没有太多发言权。谁的青春不迷茫,或者我们应该先工作再攻读学位?或者干脆秉承我的个人哲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工作和学习的顺序可以不那么僵硬地依序排列在我们的人生中?
我们如何读这个一年制文科硕士?60学分大作文是学校给你的“爱与自由”(让我姑且这么说)。因为它没有考勤可言,面对你的只有能提供仅仅五次顾问支持的导师和冷酷无情的Deadline。但是,你可以选择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获取前面两个学期的学分。英国的课堂考勤制度那是相当随意,没有出现在课堂上的同学也可以在考勤系统中轻松Checkin。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提前分配好Reading(基本在60-页英文文献之间),再辅以30-60分钟视频课程。课堂上直接明了,先问你有没有疑问。如果没有抓住机会发问,恭喜你,你直接进入了小组讨论和发言时间。每每讨论,教室犹如学术圣殿。作为国关专业的同学,我们每每讨论都是国际重大议题,很多时候我都不由自主挺直腰杆,感觉像是在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当然,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积极参与讨论,或仅频频点头(如果你没有读Reading的话哈哈)。采用怎样的方式获得这个一年制文科硕士,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议题。
案例分析:格蕾丝的一年制文科硕士水不水?
经过长达半年的自我成长和定期审问,我认为格蕾丝的学习取得了些许进步,可以再接再厉。我将从学术成长和人生领悟两个角度来论述这个观点。
我不知道什么是智识,但我开始意识到它的存在和力量。那天我和同学聊起,我说我好像感觉到了这半年的学习带给我的收获。打个比方,以前我们看到一幅画或者一个建筑,我们可能会大喊“太牛了,太好看了”。这个时候,艺术家和建筑家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个作品会好看,是因为线条的处理还是光线,抑或是角度的设置。通过半年的学习,我接触到了令人捉摸不透又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福柯、康德等一众批判性学者,也看到了二十余年来全球健康安全的发展脉络。我不敢说我开始懂国际关系,但是我认识到了看待国际事件所需要的批判性态度和全面性视角。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全球健康治理对于国际关系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性,也坚定了自己致力于健康行业并努力提升全球健康平等和健康安全的决心。
与此同时,我认为我也在成长为一个更包容的妈妈。十年之后,楚楚可能也会踏上异国求学的道路。感谢这届IR精英的信任,我时而是大家的Grace姐姐,时而被尊称为“MomofIR”(哈哈哈,实不敢当)。我有机会聆听了来自全球各地的IR精英的心声,我想未来我会更懂得楚楚成长中的迷茫。真心希望我能做一个有力量去爱、但也又有信心支持她独立探索世界的coolmom.
结论
这篇文章主要是复活节假期的深夜有感而发。可能我的碎碎念还不如知乎上的回答,未能直截了当告诉大家英国一年制文科硕士到底水不水。我只希望通过我的个人案例和有限的讨论告诉大家,当我们评价这个一年制文科硕士的时候,请回到它的起点,了解它的构成和运行方式。只有这样,结合被研究主体开展学习的目标和方式,我们才可以中肯地评价一段学习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