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前景 >> 正文 >> 正文

影视作品中常出现的三才杯你知道背后的

来源:消遣 时间:2022/9/12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茶是怎么来的,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正式的典籍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公元前年起),东晋时期常璩编撰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起源于巴蜀,最早是诸侯进贡的贡品。

古代道士深谙养生之道,通过食饵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对茶文化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以至今为止在中国广大群众的认知里喝茶==养生。

在古代喝茶可不止是养生,上到天子下到黎民,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重大活动,都少不了茶的身影。茶可以是主人用来招待客人必备品,可以是文人雅士闲情赋诗的消遣品,也可以是饭桌上“以茶代酒”推辞又不失敬意的代替物。

饮茶是人与自然的交流,在饮茶中人们得到的不止是停留在味蕾上的微苦,更有在品茗时内心的宁静。一个内心浮躁的人,是难以真正品出茶味的。中国的茶文化更是融入了儒、道、佛的哲学思想,许多人也常在饮茶中思考人生,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下与不同的人品茶都将有不同的感受。

中国的茶系可分为六大类,每类茶都有不同的益处。

绿茶:抗衰老、降血脂、防动脉硬化、美白、瘦身减脂等,代表茶如碧螺春、龙井;红茶:品性温和、香味醇厚,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等,代表茶如金骏眉、滇红;乌龙茶:美肤,抵抗衰老、瘦身等,代表茶如:大红袍、铁观音;黑茶:解油腻、顺肠胃、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降血压血糖等,代表茶如:熟普洱、青砖茶(三尖四砖花卷);黄茶:保护脾胃,提高食欲,帮助消化,代表茶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白茶:抗辐射、抗氧化、养心、养肝、养目、养神、养气、养颜等,代表茶如白毫、贡眉。

茶艺与茶具从古至今也经历了许多变化

唐朝煮茶,“茶与水混合,茶或先或后,水或冷或热,置炉上火煮,直至煮沸。煮茶法简便易行,可酌情加盐、姜、椒、桂皮、橘皮等调饮,也可不加任何佐料清饮。”“茶圣”陆羽在煮茶上基础上又做了规范,称为煎茶。

宋朝点茶包括“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等一整套程序,宋时还盛行斗茶,评比茶的质量和点茶技艺的方式。

明清瀹(yue,四声)饮,即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很像我们今天的泡茶法。

唐代的茶一般为绿色,是以多青瓷与白瓷,宋代的茶色多白色,是以多黑瓷,蔡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

明朝流行直接冲泡茶叶,因此多了许多带盖的茶碗,以及紫砂壶泡茶也于此时盛行。

明末至清朝,盛行“盖碗茶”,这种带盖的茶碗更适合冲泡茶叶,后来人们又在带盖的茶碗下加了茶船。这种由茶盖、茶身、茶船三部分组成的茶杯被成为“三才杯”,三才即“杯盖、杯托、杯身”,分别代表“天、地、人”,寓意“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体现的是“天人合一”,这也是因道家思想的影响。

我们在古装剧中常会看到人物端着杯子喝茶,好不端庄优雅,但其实这种喝茶方式起源于唐朝却盛行于清朝,往前人们喝茶更多的是用茶碗、盏等。

鲁迅先生也曾在《喝茶》中高度评价过盖碗茶:“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喝盖碗茶,在品茶时,左手端茶船,右手捏住茶盖将茶叶刮到一旁把茶汤吸进去,喝茶时三种器具间不能发出摩擦碰撞的声音。林妹妹这段喝茶,堪称完美。

盖碗茶还有许多暗语:

茶盖朝下靠着茶托暗示小二要加水;茶杯盖上并在茶盖上放上一些小物件,暗示要离开一会,小二会帮客人看管茶和座位;茶盖朝外斜靠暗示你是外地人在本地遇到了困难,小二看到之后就会在茶楼里寻找并介绍双方认识;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暗示钱没带够想赊账;茶盖朝上放进茶碗里暗示茶喝完了,小二可以来收桌子了。除却中国的茶文化,日韩也有茶文化,日韩的茶文化虽源于中国,却在这基础上有了不同方向上的侧重发展。

“韩国所奉行的茶礼,是社会价值、人我关系的体现,也是对儒家伦理的的遵从;日本所恪守的茶道,讲究入味三分,从饮茶中体会禅的韵味,讲究“禅茶一味”;中国所推行的茶艺,体现的是生活美学,所映射的是茶人的生命情愫,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实践。”

简单概括,中国茶道注重人与自然,日本茶道注重心与心,韩国茶道注重人与人。

即便现在人更喜爱咖啡,却也不可否认中国的茶丝毫不会逊色于咖啡,茶背后的文化与道更是咖啡难以媲美的。咖啡对人的提神醒脑是疾来疾去的,而茶更温和,茶中更有咖啡中没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抗氧化剂。

只希望更多人能摒弃“喝茶是中老年人专利”这种观念。也许你觉得喝咖啡是时尚,可其实品茶更显得高雅。

(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