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跟大家分享了Switch的几款亲子小游戏,很多妈妈看了后,在后台给我留言说怎么能鼓励孩子玩电子游戏呢?有一位还说,这个是给孩子们树立了坏榜样,你家暖暖很乖,但不少孩子对游戏抵抗力很弱,不能提倡。
我特别理解这位妈妈的担心,但我也想说下自己的观点:
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逆的,像是互联网、游戏这些内容,带来的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还是日常生活、社交方式,甚至是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方向,孩子总是要融入社会的,我们是不可能完全禁止他们接触的。
所以说,堵不如疏,与其对孩子严防死守不让玩,还不如主动找一些健康、有趣、适合的游戏给孩子玩。
当然了,虽然我不反对孩子玩游戏,但是玩不等于让孩子沉迷。拿我来说,我跟暖暖事先“约法三章”,什么情况能玩,什么情况不能玩,每次玩多久,违反了约定要怎么惩罚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不过我也知道,电子游戏本身的设定就是“抢夺”人的注意力,让人沉迷的。有时候仅靠跟孩子的约定和孩子的自觉,“力度”还不太够,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用一些其他的“杀手锏”。
我特意跟我的闺蜜、同事还有妈妈群的妈妈们征集了几个很有效的办法,现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1,把游戏当学习认真对待
我的闺蜜梁老师跟我说了她的方法。
梁老师的儿子小皮球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特别喜欢玩《X者荣耀》,自从在家上网课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地玩,有时候玩到兴起,网课无限延后,作业也不写。
开始梁老师劝了几次,小皮球答应得好好的,过几天就又板不住自己了。梁老师就想了个招儿,专门给小皮球定了一个“玩游戏计划”,为期一个月。
这个计划是这么定的:
1.每天8点起床,除了学习任务,每天固定玩4个小时游戏,两个小时练习技术做任务,两个小时团战;
2.游戏时间不能走神、不能跟同学聊天、也不能吃东西,不到时间不能停下;
3.量化游戏内容。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游戏任务(达到某些成就/等级等),如果没完成就要接受惩罚,并且写出书面检讨,说说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目标,以后怎么改进;
4.每天团战后,都要总结自己在团战中的表现。哪里好,哪里不好,都要详细总结出来;
5.游戏过程中,允许家长观战,并虚心接受家长的监督和点评。
小皮球一看能玩这么久游戏,很高兴就同意了。但他坚持了两个星期,就有点受不了了。
梁老师按照“玩游戏计划”严格地执行。小皮球玩累了想休息一会儿,梁老师就说:“时间还没到,不能停,要不今天的任务就做不完了。”
团战的时候,小皮球一连输了几场,梁老师就在他身后说:“哎呀,每次走位都慢半拍,你快点儿啊!”
要是孩子总结写得敷衍潦草,梁老师就让他一笔一划重新写。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小皮球对游戏的态度慢慢就变了,以前有时间就玩,现在到了玩游戏的时间也拖拖拉拉的,后来直接跟梁老师说要取消“玩游戏计划”。梁老师以约定时间没到为由,驳回了小皮球的提议,坚持了一个月整,才取消了后续计划。
从此之后,小皮球减少了游戏时间,每天玩一会儿就不玩了,说放松放松就行了。
像是小皮球这样的孩子,玩游戏是为了娱乐。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总是需要娱乐化的内容填充生活的,他们也需要快乐。但是如果快乐不加约束,就可能会变成沉迷。
这时候减少游戏的娱乐性,把游戏变成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孩子玩游戏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了。
2.优点轰炸,满足孩子的成就感
妈妈群的一位妈妈跟我讲了她和女儿的故事。
这位妈妈平时对女儿的学习要求严格,尤其是疫情期间,生怕孩子学习落下,就报了不少补充课程。因为都是线上课,就直接把自己的iPad给女儿用了。
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女儿玩起游戏来了,等她发现孩子学习进度有些落后,女儿已经玩了一段时间了。
她和老公有些着急,怕女儿沉迷游戏学习下滑,就跟女儿各种讲道理、规定使用时间、断网、设置学习奖励等招式轮番上阵,女儿都不太买账,还越来越不爱学习。
后来,她咨询了一位老师,老师说可能是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学习中很难体会到,所以才不断地玩游戏。建议她可以用“优点轰炸法”。
所谓的优点轰炸法,就是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优点上,不断地去强化。
像是这位妈妈之前的做法,她在处理孩子玩游戏时,基本都是拿学习当参照物,孩子就会认为,都是因为学习,自己才不能玩游戏,所以也就不爱学习了。而优点轰炸法,就是把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变成要求孩子展示自己的优点。
这位妈妈说了大概的过程:
“有一次孩子要玩游戏,我说听完课才能玩,她说玩了之后才听课,如果换成以前,我肯定就来一句,不听课以后就别玩游戏之类的话。
但听了老师的建议之后,我跟女儿说,如果你能告诉我5个你的优点,我认可了,你就先玩再听课。女儿想了一下就说了5个,我觉得属实,就让她先玩了。
之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就加大了难度。比如说,女儿今天不想写作业,想先玩玩,明天写。我就先把今天不写作业可能造成的后果跟她讲清楚,如果她自己能承担,就让她准备一个5分钟的内容,用来说服我,要是我觉得有道理,就认可她的方案。
这方法大概用了一周吧,女儿玩游戏的时间就没那么多了,挺神奇的。”
我听了这位妈妈的办法,也觉得特别好。其实,优点轰炸法就是改变父母跟孩子沟通的焦点,用“设置障碍”的方式,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的优点。
这是一个让孩子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的过程。
可以说,这个方法变相满足了孩子对于成就感和满足感的需求,玩不玩游戏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3.带孩子一起“飞”
我们公司的一位妈妈,一直是个“游戏达人”。她说,她从不跟游戏“抢”孩子的注意力,而是跟孩子分享游戏。
她一般都是跟孩子一起玩,玩《X者荣耀》,就带着孩子一起团战,几乎每次都能获胜。玩Switch游戏,不管是脑力锻炼、舞力全开、还是超级马里奥,都是全家记录的保持者。
如果孩子比较忙,没什么时间玩游戏,她还会给孩子“代练”,帮他做任务。要是孩子有哪一关过不去,就抽时间指导孩子的游戏技巧。
我问她这样孩子不会沉迷游戏吗?
她说,她跟孩子也约定了,玩游戏可以,但是不能占用学习、运动、休息的时间,不然就不跟他玩了。
她跟孩子经过协商,还定了个所谓的“学习计划”,非常简单粗暴:
不能推迟听课时间,不然不带你玩;
当天作业当天写完,不然不带你玩;
编程数独英语等课程好好上,不然不带你玩;
不能因为玩游戏不运动、晚睡觉,不然不带你玩。
……
孩子特别听她的话,一点儿意见都没有,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孩子沉迷游戏的情况,毕竟怕她不带自己一起“飞”啊!
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位妈妈的分享有什么想法,反正我很羡慕,玩游戏玩出了亲子互动、还增进了跟孩子的感情,这应该是不让孩子沉迷游戏的最高境界了。
其实这是一种“偶像效应”,孩子被妈妈玩游戏的实力征服,妈妈就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了“权威”,成了孩子的偶像。那妈妈说话,孩子就会听。
同时,这位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在孩子看来,妈妈是自己人,能够理解自己,妈妈的意见,他自然也愿意接受。
说句实话,养孩子挺难的,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应对不同时代的难题。比如我们小时候没有手游、网游这个难题,追星饭圈文化也跟现在不一样,所以没有经验可以复制,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每一代的父母都在应对不同的挑战。
而且每个孩子的性格、生长环境都不同,适合别人家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适合自己家的,总要细细思索,小心使用。
但我们也得相信,办法总会比挑战多,像是上面的三位妈妈,她们在面对教育的问题时,可能也没有经验,不过她们愿意花时间用心了解自己的孩子,从孩子的心理入手,帮孩子克服困难。我觉得,这才是教育的精髓。
————/END/————
你的孩子沉迷游戏吗?你是怎么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