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一,对联又称楹联,因为古时多悬挂在楼堂宅殿的楹柱上而得名,相传对对联是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写下了一首: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在历史当中,算是最早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一副对联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对仗”,有语言对仗和文字对仗,在对仗时,还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不过对联一般都是用作同伴游玩时消遣时间,很少会有人特意去钻研,不过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当中,还真出了这么一个对联题。
清华大学是我国最高学府,里面聚集着各种优秀的人才,怎么有人会这么随便出个对对子的题目的呢?出这个题目的是陈寅恪,他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
他跟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又跟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由此可见,陈寅恪出的题目绝对不简单,他的题目只给了三个字“孙行者”。
三个字的对联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因为这种对联方式,兴起于晚清时期,这是士大夫之间的一种文字游戏,这种游戏被称为“无情对”,无情对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
就比如上联:三星白兰地。下联:五月黄梅天。上联指的是酒名,下联指天气,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在平常人的认知当中,对联都有相干性,这突然不相干了,一时间让很多人都犯了难。
不过有一个人,在这次考试当中,拿了满分,他就是周祖谟,他给出的对联是“胡适之”,孙行者自然就是指孙猴子,胡适之指的就是胡适,胡适对猴子,就有了一些奇怪的意味了,胡适听说了之后,也是多次邀请周祖谟见面。
但周祖谟都始终回避,周祖谟就向旁人解释:胡先生道德文章为一代所宗,但与自己所学并非同一系统,骤然晋谒,有攀附之嫌,周祖谟的“胡适之”不仅仅得到了陈寅恪的认可,也得到了北大的认可,两所大学都对他发出了邀请,不过周祖谟因为学费问题,选择了北大。
这让陈寅恪感觉非常可惜,在他选择北大之后,陈寅恪就将他最终答案公布了,他给出了答案是“祖冲之”,祖和孙不仅仅姓氏相对,还一语双关祖孙,难怪没有多少人能够让陈寅恪满意,无情对确实够无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