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专访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阅读如友相伴终生新

来源:消遣 时间:2024/5/30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中国国家图书馆阅览室宋明昌摄“党员领导干部,要多读一些人文书籍,包括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也包括文学,文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也是为了使我们保持对人性、对生活复杂性的敏感,更具同情同理之心,这对一个领导干部可能也是重要的。”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如何坚持读书学习,在书籍中寻找趣味?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古代经典在今天的影响?本报就此专访了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我们需要一种以中国为本位面向世界的想象力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爱上读书的?什么书对您影响比较大?李敬泽: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读书如吃饭,你没办法说清到底哪碗饭特别重要。如果列出作家的名字,那就会很多:左丘明、司马迁、班固,托尔斯泰、博尔赫斯、纳博科夫,杜甫、曹雪芹、蒲松龄、鲁迅,等等。以及唐代、宋代、明代的一大群笔记作者。很难说谁的影响最大,他们在不同时期引导了我的眼光和趣味。第一次接触书的情形,不记得了。我父母都是文科生,家里本来就有书柜,里边装满了书,书籍对我来说是一个给定的、原初的人生背景。更何况我母亲还是那个时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少见的兴趣广博的读者。那时找到一本有意思的书是不容易的,几乎可以据此衡量一个人的好奇心、心智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她的好奇心很强,热衷于思考世界与人生,并且广交三教九流的朋友,总能通过种种神秘的途径找到有意思的书。记者:读您的《会饮记》,感觉您就像一名导演,驾驭无数的镜头,腾挪跳跃,却又收放自如。另外,《青鸟故事集》的腰封上面写着:“作家中的考古者,评论家中的博物学者”,书中充满了考古学和博物学式的智力趣味,您为何会对此感兴趣?李敬泽:不要相信腰封,那是“妖风”,打广告的。所谓“考古者”“博物学者”云云,就相当于说我是厨师中的歌唱家或作家里的厨师,是夸耀,其实也是嘲讽。我的确是有一点考古的、历史的、博物的趣味,可能与考古和博物作为“家学”有点关系,我父母都是北大考古系毕业的,父亲写过中国第一本文物学概论,现在还用作教材。刚才说到小时候家里有书柜,其中主要都是历史书,或者按现在的说法,传统文化方面的书。最近读了两本艺术史书籍,忽然记起小时候读过家里一本很旧的《中国绘画史》,是不是这个书名我记不清了,甚至作者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好像是俞剑华,但是现在再读中国艺术史,忽然就想起这本书,看范宽马远、董其昌文征明都觉得亲切,是如对故人了。所以,不要纠结于读书有用无用,最无用的读书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你。这两三年忽然对艺术史感兴趣,大厚本子买了很多,仔细想想,可能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书柜里那本《中国绘画史》起了作用。这是趣味,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当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