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花点时间读书是种享受。
书橱上一直放着完整的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每有闲暇,就会摸起来读几页。阅读长篇总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今天早上偶然地离开小说本身,仔细研读了巴老的《文学生活五十年》(代序》居然心中涌起阵阵感动,进而又百度了作家巴金的生平资料,更多了许多感慨。
每一位出色的作家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巴金也是如此。巴金自述”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诉,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阅读作家自述的文字,就如同和他一起交流。可能每个人开启写作的角度都不一样,但我相信有很多人开始写作就是表达的需要。写作即表达,通过写作的方式把自己要想表达的事件、思想、精神描述出来。
他说“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角度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巴老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精神的压抑,生活的迷茫让他一有空就借笔倾吐感情,安慰那颗年轻的孤寂的心。后来,年届四十的巴金才以书结缘,和追慕自己的读者粉丝--小他13岁的萧姗结识并成婚。文化大革命期间,不但巴金受到极大的悲惨迫害,他的妻子也因此受到非人待遇,甚至直至病逝期间,巴金也不能被允许去探望。就这样,萧姗含冤离去。在萧珊去世的3年之后,巴金才获许把萧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夜与之共眠,一直到年,巴金去世。
无论生活给了他多少耀眼的光芒,巴老的一生真的是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尽管如此,他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望和追求却一生不减。
相比巴老,我的日子真的是幸福而平淡,生活几乎没有多少波澜。虽然我离“接近文学”很远,但我自从两年前参加了几场学习培训后,心灵似在一瞬间受到”重击“,执着于把所做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以此种方式来帮助自己反思,促进成长。
年3月4日是我开始撰写”雪兰日志“的第一天,也是我参加完那场学习培训回到家的第一天。连我自己也没想到,从那天开始,我一直坚持到现在。谈不上写的什么文章,只是记录所做所思而已,其中也包括一些对学习和人生的感悟。直至后来,感觉在word中存储,回顾查找起来诸多不方便,才申请帐号搬上了网络,由此,开始接触和了解自媒体,误打误撞地进了一个更广阔的崭新的天地。
我的职业是教师,我喜欢我的工作。这源于我从小就有当老师的梦想,当这份梦想实现后,我便执着地把它当成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来做。甘于平淡,以教行善,让自己的精神和内心得以平静并充满意义。
我没有成为作家的梦想,却爱上了用文字表达的方式,是源于需要。是的,分享表达的需要。分享是种美德,通过分享自己的做法和思想能影响甚至帮助到别人,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尽管我根本没有所谓的文字功底,但我只想真实率真的表达。
巴老说:“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我最初还不能驾驭文字,作品中有不少欧化的句子,我边写作,边学习,边修改,一直到今天我还在改自己的文章。”当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已是七十六岁,常人眼里颐养天年的年纪,一生经历风霜磨砺的巴老却依然有着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强烈的上进心。他笔耕不辍,还为自己八十岁之前列出了五年计划,完成两部长篇小说,一部《创作回忆录》和五本《随想录》,还要翻译亚.赫尔岑的《回忆录》。单单这些计划就足以让人震惊,可见巴金自律的要求之高,而这一优秀的品质注定成就巴金让人敬仰的一生。
巴金经历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写作的环境不管如何艰苦,用他的话说”我的笔不允许我休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一些稿纸和笔。虽然生活方式一再改变,笔却从来不曾停止。走一段路写一段文章。当有文思泉涌时,即便电灯不亮,能在一小节蜡烛昏暗的灯光下专注写作,直至烛油流光了,仍意犹未尽,多么希望能再有一节蜡烛能让他继续写下去。
之所以有这么多话要写,有这么多思想要表达,源于巴金的爱读书。读书便有文化,便使他想表达且能表达。巴金之爱阅读,爱买书也是出了名的,哪怕生活最拮据,家里揭不开锅的艰难时刻,买书的钱都是不肯省的。
如今,斯人已逝,但他的热爱学习,积极上时,敢讲真话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鲁迅评价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作家张烔评价”巴金的一生是为人民写作的一生“。事实上,我更认同巴金是一个不是为写作而写作,却因为写作成就了一生的作家。
附:巴金简介
巴金(年11月25日—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翻译家,出版家,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包含《家》《春》《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