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优势 >> 正文 >> 正文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凭什么火

来源:消遣 时间:2023/9/27

立秋已经过了半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莫名其妙便火了,你的朋友圈,被刷屏了吗?

该梗的大致意思是:秋分已至,在这个渐冷的秋天,需要一杯温暖的奶茶,在意你的人会主动给你发价值52元的红包,表达对你的关心与爱意。

当这个梗爆得猝不及防时,很多网友表示莫名其妙,甚至一些人一开始就怀疑“奶茶梗”背后的推手,认为它不过是奶茶店的营销,消费主义的狂欢而已。

那么,“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什么能刷屏,而它究竟又有什么魔力,吸引这么多人参与呢?从传播学逻辑上,可以有这样几点解释:

被迷因文化解构的“奶茶”

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出,在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相似的事物,即“迷因”。

在当今网络时代,迷因的传播是指有趣或有料的社交信息经由“好事者”从小群体迅速复制传播,最终在现实社会(或网络社会)上流行开来。

从最开始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到近些年的“葛优躺”、塞班喊、脚艺人、七夕孤寡青蛙等,都有着迷因的独特属性。简单的一句家常话、一个随意动作,都可能在不讲究逻辑与理性的前提下,在社交网络中爆红。

同样,作为一种迷因,“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也风靡当下。它并不依据稳定的脚本实现复制,而具有高度的随意性。

我们无法真正解释为什么奶茶梗能够成为爆火的迷因,就像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某一天大家都会在评论区写下“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孤寡蛙与“布谷鸟(不孤鸟)”又是怎样跳脱青年情侣的圈层,扩张出更大的意义空间。

一枚价值52元的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是由美国学者乔纳·伯杰提出的。他指出,“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聪明而非愚笨,富有而非贫穷,讨人喜欢而非令人生厌。”人们分享的目的,是想从各个方面来塑造自己想要展现的积极社交形象。

由于中国人的表达与分享大都是含蓄的、间接的,此时商家就可以利用人们攀比、炫耀、从众这三类消费心理,为消费者配置一个可以通过自己的产品、活动而进行社交的机会。这样,消费者不仅会自然会主动地分享传播,还会在这个商家为他们打造的“镜像”中,贴上一个个具体可以被感知的标签或描述,生成专属消费者的可塑造形象的社交货币。

从传播学的维度来看,社交货币这一概念恰恰表现出在各种流行现象背后,人们渴望社交互动、增强彼此认知的强烈诉求。

52元的奶茶不仅能够帮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在朋友与情侣中的社交地位,还可以要通过公开方式将自身希望展示的一种生活状态展示出来,打造好社交形象。

更深一步来讲,奶茶梗这一社交货币的形成与当今消费主义与情感相捆绑的商业趋势也有很大关系。

如今,“爱TA就帮TA清空购物车”的观念已逐渐占领人们的情感需求与表达的堤口,感情和金钱被紧密联系在一起,业已成为了消费风潮下的流行符码。

因此,在塑造社交货币的内驱力与消费主义情感化的背景板双重作用下,奶茶梗也逐渐被人接受并传播。

青年文化圈层的独有仪式感

这半年来,我们被压抑得太久了,朋友圈也被压抑得太久。为找一种能够表达内心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体会的情感找到宣泄口,“进入秋季第一天”便刚好给予了大家一个良好契机,此时,奶茶作为社交媒体时代属于年轻人的专属文化圈层流行词,不仅不显得廉价,反而有一种独属于青年人的温柔与浪漫。

奶茶本身就赢在传播起跑线上,因为它一直是年轻人圈层社交生活语言的一部分,许多品牌形象(如喜茶、coco、一点点等)也自带文艺、时尚的特质。

当然,这也引发了一些人的贬斥和调侃,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人们在变相索要红包而已,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拥趸”罢了,甚至有人异化到女权主义的丧失。

可正如二次元文化、佛系文化一样,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代表的奶茶文化也只有在其圈层范围内传播才能保持原貌和初衷,一旦破圈便必然会与更多元的文化相冲撞,形成冲突与争论。

这样,一些网友对于此类的阻击也都能理解了。

结语:秋风已过,奶茶已凉

事实上,对于像奶茶梗这样的消遣娱乐方式,我们无需过分去追捧,也不用产生所谓的义愤填膺。因为秋风一过,短暂的发热也会转凉,这场无聊的跟风潮流,很快也会在网络舆论之中销声匿迹。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它。

我们要明白,如果无聊必定存在,必定很难让人理解,那么尊重别人无聊或者不无聊的自由,与尊重不入流的亚文化的方式一样,便是对待这场秋风之外的奶茶风最好的态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