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
人们常常把与他人的交流视为一种能力。其实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比交际更重要的能力。另一方面,不善于沟通是一种遗憾,不耐得住寂寞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世界上没有人能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一个绝对忍受不了孤独的人,一定是灵魂空虚的。最怕孤独的就是这些人。让他们独处一段时间,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只要他们有空,就必须找个地方放松一下。表面上他们的生活很热闹,内心却无比空虚。他们所做的就是尽量避免面对面地看到自己。对此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到了自己的贫穷,和这样一个贫穷的自己在一起是多么的无聊。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个有趣多了。这样的后果就是他们越来越穷,越来越缺乏自我,形成恶性循环。
独处是一种能力,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拥有的。拥有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孤独,而是安于孤独,并使之富有成效。人在孤独中有三种状态。一是紧张,没有头绪,对一切都没有意图,一心逃避孤独;第二,逐渐习惯孤独,安定下来,建立生活秩序,通过读书、写作或其他事务来驱逐孤独;第三,孤独本身成为一种诗意的土壤,一种创作的契机,诱发对存在、生命、自我的深度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人生中美好的时刻,也是美好的经历。一个人虽然孤独,但孤独中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成长的必要空间。当我们独处时,我们从他人和事物中汲取营养。
走出来,回归自我。这个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与自己的内心和宇宙中神秘的力量对话。严格意义上,所有的灵魂都是孤独的。
在扩张的时候。和别人聊今昔,引经据典,那就是聊天讨论。只有沉浸在历代大师的杰作中,才会有真正的精神感受;和别人一起游泳去玩山水,那只是旅游。只有独自面对无边无际的山海,才能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交流。
根据心理学,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内部的整合。整合就是把新的体验放在内存中合适的位置。只有通过这个整合过程,外在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消化,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不断成长的系统。所以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进而影响他与外界的关系。
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他的“自我”?有一个很靠谱的测试,就是他能不能独处。当你一个人的时候,是觉得无聊,难以忍受,还是觉得安静,充实,满足?
独处和一个人的性格无关。一个爱独处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交朋友的人,但无论他多么乐于与人交往,独处在他的生活中永远是必须的。
灵魂有家,生活有路。学会独处,与自然独处,与生活独处。只有学会独处的人,才能心智成熟;学会独处的人,才能心胸开阔;只有学会独处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深度。独处让你更清楚自己的价值让你更清楚自己的需求让你用旁观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故事让你更快乐更珍惜友谊让你在沉默中欣赏生活让你……
生活就像一次旅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个人往往要一个人走下去,有时是自愿,有时是不情愿。但无论如何,学会独处能让你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生活的乐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