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电话铃声急促,是社区电话,告知我孩子是密切接触者,需要全员居家隔离。这是全家距离新冠肺炎病毒最近的一次。
疫情期间,身份随时切换。在单位,我是一名教育行政工作者;在社区,我是一名防疫志愿者;在疫情吃紧阶段,我又是一名学校包联领导,但此时此刻,我的身份是一名家长。
隔离的日子不期而遇,瞬间感觉生活要打乱、节奏要放缓、情绪要调整、工作要平衡。当真正的遇到,心头还是掠过一丝焦虑、一丝不安、一丝紧张、一丝恐慌。不是心理脆弱,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
爱人正准备穿上防护服出门采集核酸,作为一线防疫人员,这也是她近来的主要工作,此时不得不重新卸下。两个孩子反而感觉好奇、兴奋,跑来跑去,迎接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到来,迎接着这个不期而遇的变化。
此时此刻,不得已按下的暂停键,似乎才真正感觉到被感染、被隔离、被居家的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能感受到这份“与众不同”。这个群体里有工人、有农民、有老师、有学生,有打工者、有经营者、有一线工作者......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次次对生活希望的考验,是对前途命运的考验,是对学业就业的考验,是对情绪把控的考验,是对信念维系的考验,是对信任坚持的考验。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此时此刻,还是油然而生了这份家国情怀。三年疫情,多轮反复,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国家不易、人民不易。
此时此刻,我与大多数居家人同在。静下心来,我在想,我能为疫情做点什么?我能为孩子做点什么?我能为家长做点什么?我能为自己做点什么?
我能为疫情做点什么?也许,我们需要真正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国家主动防疫,到自己投入防疫,健康的主动权永远在自己。文明市民造就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塑造文明市民。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少一些牢骚和抱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我们需要少一些聚集和躺平,多一些振作和活力。行百里者半九十,朴实的东胜市民,小到个人洗手,大到与国坚守,待云开疫散之时,我们都是无名英雄。
我能为孩子做点什么?父母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孩子品质形成的第一责任人。疫情之下,线上线下切换,校内校外变换,有人在努力,有人在放纵;有人在自律,有人在消遣。难得的陪伴时光,请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书本、走进孩子的网课、走进孩子的习惯、走进孩子的内心。网络无限、诱惑无限,优秀的孩子恰恰能经受住这种诱惑与考验,而这种自律与内驱力来自家长的耳濡目染。居家期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我能为家长做点什么?孩子的心理需要疏导,家长的心理也需要调节。居家期间,容易迷茫、容易空虚、容易困惑,还会遇到许多无解的问题。家庭既是温馨的港湾,也是需要“经营”的团队。恐慌会传染、焦虑会感应、情绪会释放,我们要学会解压、学会冷静、学会观察,谋定而后动,做情绪的主人;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分析、学会换位,不听风便是雨,不做盲从者;我们要学会取舍、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让过载信息裹挟,不要让我们的大脑化整为零。父亲不缺位、母亲不焦虑,对于孩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一直以来,对我本人,想做好多事而力不从心,想整理过往而无从切入,想写好多东西而裹足不前,收藏的好多内容也束之高阁,难得有清静,难得有闲瑕,在这个过程中拣起一些事,放下一些事,回归真实生活。我们常说时间不够用,这回让时间暂停,也是一种体验和经历,心静自然安,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
想为还在方舱治疗的同胞说一声,青山一道,明月同歌,60万东胜市民,你我都是一分子,慎终如始,不离不弃,出舱的那一刻,你我仍是东胜人。
想为还在酒店集中隔离的同胞说一声,抗疫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东胜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打赢这场攻坚战,相向而行,携手再现活力之城。
想为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说一声,你们的付出我们感受到了,记在心里了。有人说,我们出不去的门,是你们回不去的家!我们不想睡的觉,是你们熬不完的夜!我们不想见的大白,是别人日思夜想的家人!这是大多数市民的心声。
想为坚持核酸检测的每一位市民家人道一声,这一“规定动作”就是每个人健康的“守护神”。正如一位市民评论:“每一次张大的嘴巴,不是惊讶,是为了最后的胜利;每一张通红的脸,不是羞涩,是为了冰冻过后的暖阳;每一声关切的叮咛,不是熟人,是为了最美的人间烟火。”
举头望月,快到月满,月圆之夜,一切安好!
——吴东升
年12月5日夜
推荐阅读
放心!东胜区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这类考生注意!咨询电话和邮箱公布疫情防控别放松,这份指南请牢记!来源:东胜教育体育在线编辑:白慧敏审核:韩改琴朱少立校对:白慧敏新闻—投稿邮箱:dsb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