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练习写作文时,常常有这样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如白驹过隙”,那时候,写也就写过去了,并不知道时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看看现在的生活,什么都要追求快,唯独奢求时间流逝慢一点。
这算是奢求,还是最后的挣扎。
时间从每个人的身边真实的流逝,我们虽然无法准确的证明时间是如何流逝的,但是我们能感知到我们的生命随着时间流逝在逐渐减少。
或许,未来有一天,属于你的时间不再流逝了,说明你这个人也停止拥有时间了。
看看过去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遵循着有规律的农耕作息。那时候,饭店少,娱乐少,没有出现互联网,日子平平淡淡,人们之间真情实感。一年中仿佛过得最扎实的一天莫过于一家人团聚之日,欢笑声,透过窗户缝隙,到达遥远的地方。
现在,时间流逝快,至于怎么快,人们的惶惶终日,人们的重复性生活,没有节奏的作息,打破原有的一些常态。并不是说打破了并不好,更没有持反对意见在反对现代的文明。
我们回顾历史,虽然时间久远,但却过得一份真实,这种真实就是对时间的真正感悟。
当然,历史中也有许多度日如年和度年如日之人,现在也不少。
关于时间,到底要慢一点,还是快一点。这还得要正确认识时间。
01准确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的时候马虎不得。认识时间要像认识一个人,要看、要思、要交流、还要碰撞、还要互相尊重、还要……
认识一个人,重在参与,有句话不是说:过去的你来不及参与,现在的我加入进来,参与你的未来。
为什么我们对于认识一个人,可以思考的如此之深切,到了时间,却连想都不想一下呢?
很多人就觉得时间是天生的,就好像我们天生要吃饭一样,但吃饭与时间不同,吃饭属于你的行为,时间属于大自然的规律。你的行为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找到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再去发展。
怎么认识时间,跟认识一个朋友一样。
认识朋友的时候,我们会谈及过去,现在,未来。
当然,认识时间也需要这三个维度:过去,现在,未来。
时间有过去吗?有。只是我们没有了解。
时间的过去代表历史的过去,代表个人历史的过去。只有充分了解过去事情和自己,才能更加准确认识时间。
看到历史长河种种事情的发生,随着时间推移变为尘土。看到我们自己的过去,发觉浪费的时间太多太多。看到这些,我们没有一丝丝的觉悟,因为我们觉得已经过去了,可以重新再来过。
再来过不就是当下吗?当下的时间可以让你来过一次,可以让你目睹现在发生的事情,可以目睹现在的自己在做什么,可是我们还是不会觉悟。
直到发觉自己未来时间所剩无几,才悔恨没有和过去好好说一声再见。
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认识时间,准确的知道自己一切经历都干了什么,要比模糊的回忆好很多。
准确认识时间就是准确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不要马马虎虎,更不要我觉得可以重新来过……
02感知时间是如何加速的
在《阅读是最好的独处》有这么一句话分享给大家:一些智者早就注意到了时间变快的问题。
作家韩少功在十年前曾感叹道:“安宁和舒适加速了时光,缩短了我们的生命,是一种偷偷的掠夺。雷同的日子无论千万也是也只是同一种日子,人们几乎已经不能从记忆中找出任何图景或声响,作为岁月存在过的证物。”
看了这句话,我们能反思的是安宁和舒适,反思从雷同的日子寻找斑点不同。
很可惜,我们总是不能认知去反思。
真正的反思就像孔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没有浪费时间,而多次反省才是感知时间加速的最好办法。
反思安宁,安宁即为安定和宁静,安定就像是按部就班,宁静就像是从按部就班中寻找些许宁静。安宁带来的是无聊,无聊带来的是消遣,消遣带来的是娱乐,娱乐带来的是时间的加速。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放松,但一放松就得赔掉自己整整两天的时间。
一个晚上的放松,晕晕乎乎,倒头就睡,一睡另一个黑夜,为了调整,又到了另一个黑夜,到了第三天,你觉得不但没有轻松,反而愈加严重了,你怀疑娱乐没有到位,索性再来一次。
你说你这么浪费时间,良心不会隐隐作痛吗?
反思舒适,舒适即为舒服的环境合适的温度,舒适的结果是,一时舒适,一直舒适。最后,没得时间,只能迎难而上,不适加上不适,时间没利用到位,反而一头雾水。
当时间不知不觉抛下你的时候,你要尽力去抓住它。
抓住它最好的方式就是——吾日三省吾身。
把孔子先生的话,再一次送给你,务必牢记。
反省的好处大家只有反省了才知,比如,回想过去的一个小时干了什么,让时间更加亲近起,会让每一天的你真真实实的感知时间每一段的变化,而感知则需要反省,反省则需要自律和练习。扯远了。
大家心知肚明,开始反省为上策。
03无限接近时间
接近时间不是为了谋求什么,而是让我们自己变得真实起来。
我们深切而饱满的看到、听到、嗅到、品尝到、触摸到现实世界的一切,我们才能感知时间的真实,更加能感知时间流逝的真实。
因为我们确确实实已经做事了,而且做的事情有意义。
无限接近时间,可以用阅读做个类比。我们放下手机,打开一本书,阅读每一个文字,思考每一个文字的意义,思考一个段落的意义,回味一章的核心观点,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从我们身边流过,也只有在阅读的时候,时间是接近我们的,我们方能感知时间正在滴答滴答走过去。
有的人喜欢在家里摆放老式的钟表,有声音的那种,每走一秒滴答滴答响一声,因为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我们实实在在的感知时间在走。
16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亚里奥斯图曾感叹:“一个无知的人,在空闲时多么悲惨啊。”
当时间变快,会出现越多“无知的人”。
无知并不是别人带来的,而是自己的虚度光阴带来的。如果想要不那么悲惨,从阅读开始接近时间,这样我们不会在空闲时间悲惨,而是能在空闲时间与思想对话,与古人圣贤对话。
且看16世纪的诗人,多年前的孔子都能感知时间,为何到了现在,人们失去了这样与时间无限接近的感知呢?
我们在思考,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结果思考一天,没什么结果,就变成了浪费时间的天才;我们要行动,结果在如何行动上纠结了一天,结果没有行动,最后变成了躺倒鸭;我们要阅读,最终在看那本书上纠结半天,最终除了书名,什么都没有记住;我们要思考,结果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思考的入口,于是高兴地关上门,面壁思过,仅仅只是面壁思过。或许在看墙上的纹路,或许在想里面到底有什么,又或许在想为何是面壁思过,而不是壁对我思过,又或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