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作家说,人的一生很漫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我年轻的时候有幸遇到了李可染先生,对我犹如一步登天,之前我是蒙昧迷茫的,之后便“常怀一灯影,万里眼中明”了,生命、生活,都有了明确的来路与去处!我日后读书,画画、教书、全凭着先生的言传教诲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生的艺术造诣和做人准则使我终生受用。不论是画画还是读书外出写生,都与人的内在节奏息息相关。每个人可能生来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需要自己不断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特定节奏。人世间有很多干扰,如果能排除干扰找到自己存在的一个节奏,那么画画、读书、写生还有音乐、诗歌都是相通的。
?最近我和一个艺术家朋友分享我新创作的作品时,他说,艺术不是我们的终级,它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媒介,是内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来的东西。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对于我来说,画画、写生、读书,都是在我不断探索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烦恼甚至是痛苦,所激发出来的一些东西。它们作为一种写照,从这里面可能会诞生出一些新的东西,通过这些东西可以让我继续前行,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画画需要哲学和禅学,没有哲学的浸染,很难领会中国水墨画的深层内涵。禅学的最高追求是无求,以平常心做本分事,才是涅槃的境界。没有一幅艺术作品会轻而一举的感动观者,每一幅画都需要画上不止五,六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达到自己内心的满足。然而,在第一遍之前,需要完成近乎极致的准备工作,素材的选择,笔墨的技巧运用,构图在头脑中的确立。还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强化自我主观意识与偶发的自然发生状态和自然而然的生发流变过程。要在理性的哲学内涵中表达出内心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关系。创作精神始终要保持觉知在清醒的状态中。一幅好的作品观者一眼看去,一定会能升起观者内心的澎湃,虽然很多人不知道内心为何会升起莫名感受。但,却是有如天人合一的韵味,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无常的生命,对于画家而言,画家不过是,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艺术,并且通过这个形式去走过短暂的人生旅程,在这些岁月里快乐的消遣自己。人这一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够一蹴而就,即使有无限的热情,准备充分,仍然需要在不断的磨合中,不间断地反复思考,摸索,尝试,积累,并且,在失败中不断反省才能成长。日复一日一遍遍地练习,没有任何捷径之路,最终才能在几十遍之后达到满意的效果。一转眼,学习画画已有五十载,很庆幸自己能够一路走一路画,虽有跌跌撞撞,内心却也满足无比。每当心不定时总会想起王阳明的一首诗:“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这首诗启发我良多,我想画画大概也是如此吧。拿笔不难,坐下也不难,心的内窥最难。当心定下来,每一次落笔都是一次“知”与“行”的循环。山水既是自然的关照也是自我的关照,于是“以情造景,以心造境”就成为我试图攀登的两重阶梯。如果能做到,将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啊。
?绘画需要各学科的加持,绘画之路才能如虎添翼。然而,绘画的道路就像虔诚的修行一样,即使身边有哲学、禅学和名家的护持。但,最终内心该经历的蜕变,始终需要通过外在的一切法,去经历一番专属于个人的人生考验。苦寻探道,玄之又玄,大音稀声,方得大象无形,万物之灵。只有勤奋和坚持才是艺术创作之根本。似水流年惹梦思,艺术创作需要不断的提升和洗礼。我坚信,执其两极,逆向而求,愈远愈近,愈离愈合,相反相成之理,在哲学思辩的意义上,启迪着中国山水画。“进技为道”,不断提升山水画的意境审美智慧和审美层次。在探索山水画之高(吐弃到人所不能),之大(含茹到人所不能),之深(曲折到人所不能)至极境界的艰苦修炼过程中,执其两极,相反相成,愈离愈合,妙在得中,便是要诀。诸如周易:“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催刚为柔之说与禅宗:“面南看北斗”佛非佛,法非法;道家:“为无为,味无味,事无事。”“大象无形”,“大辩不言”,“反者道之动”等等,皆与中庸之学合辉普照,引领中国山水画从理论到实践,从艺术精神到艺术语言,生生不息,开拓发展,不离大道。
?纵观历代山水画大家,在观照历史,观照文化,观照大自然,观照自身蒙养修炼中和长期的艺术探索中,始终离不开物质与精神,观物与观我,理与非理,法与非法,有我与无我,有心当无心,常与变,动与静,攻与守,旧与新,抽象与具象,绚丽与平淡,巧与拙,文与野,清与浊,温与霸,刚与柔,放与收,狂与敛,藏与露,坚实与空灵,乃至于奇正,虚实,苍润,黑白,曲直,等等,众多两仪至极对立统一规律的探索与把握的高标与难度,遂有历代大师,各呈其奇,法不相沿而大道不偏,最终殊途同归,归乎大道得乎其“中”。我们致力于当代山水画的创作,在无边的空间和无尽的乐趣与生机之中,背靠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才能有更多精彩的山水画作品所呈现。
?艺术创作,谈的直白一点就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物象,通过观化把自己对山川自然秀美的理解与感动,通过水墨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当然这其中要有标准,要懂得一点历史,哲学和自然,面对社会上有人讥之,“画画就是自由的画,人喜欢看就好,什么理论,哲学,禅学,随意的事情,非要去带枷板,画画那么累,等老了看你怎么画?”等等。我觉的,不去争吵,不去分辩,看破则不说破,我就是要在艺术的不自在中争取自己的艺术大自在。几十年来,我一直将中国山水画的玉宇琼楼作为奋斗努力的目标。“天地人才问圆满,诗书画品觅无量”意在通过山水画,追求天、地、人三才的合谐圆满,并寻找由艺术通向历史、人生、宇宙的永远也走不完的那一条路。然而,“圆满”和“无量”总是相对的,绝对的圆满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个画家的美好心愿,则是积极的鞭策。我更愿意是一匹尚能“识途”的黑马,再踏征程。.06.02.壬寅年五月初四.隐廬石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