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介绍 >> 正文 >> 正文

辛弃疾很滑稽的两首词,初读开怀大笑,

来源:消遣 时间:2023/9/19
在历朝历代的那么多诗人、词人当中,南宋的辛弃疾无疑都是最有才情的之一,他被人称之为“词中之龙”,是当之无愧的。但对辛弃疾来说,同很多大诗人一样,他写词不过是消遣而已,实际上,辛弃疾是一个军事家,都说辛弃疾与苏东坡都是豪放派词人,其实两人对军事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辛弃疾自己也带过兵,战斗力出众,他自己就干过“踏破联营”的事,他的朋友朱熹(朱子、圣贤那个)都敬他为“辛帅”。你看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不是亲身经历,是写不出那种气概的。古代不知多少英才都被历史埋没了,如果辛弃疾不是随手写过几首诗词,估计也是一样。这种身后名对别人来说是求之不得,但对辛弃疾而言,只能是苦笑两三声——他志不在此啊。辛弃疾一辈子都是郁郁不得志,他期望的是收复江北故土,但直到满头白发时候,仍然壮志难酬。那种苦涩、绝望和痛苦的滋味是很难熬的,所以辛弃疾好喝酒,也写了不少关于酒的词。比如这首《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年少时候读这首词,看得是哈哈大笑,怎么有这么搞笑的人,喝醉了竟然是把松树当做人,还要来扶他——太滑稽了。后来又看他的《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更是捧腹大笑,辛弃疾把酒杯当作人呵斥,怪罪它来害自己,简直是太滑稽了——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你看他平常就像酒鬼一样狂喝酒,终于喝到嗓子像锅烧焦了一样,睡觉也是打呼噜像打雷,身体损害如此,酒杯竟然说要学刘伶阔达,醉死又有什么打紧,埋了就是——我视你为知己,你却如此,简直是无情无义啊。酒与歌舞结合在一起,可以看作是鸩毒一样,不管怨恨大小,都是因为太钟爱了。所以,世界上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好坏,只要是过度了都会成为灾害。从今往后,你、酒杯就快快滚一边去吧,不然我就摔碎了你。然后,搞笑的一句话来了:酒杯在拜别的时候说,你让我走我就走,你召唤我来我就一定来啊——看,还是自欺欺人,你根本就戒不了酒啊。过去看过多少遍都觉得好笑,辛弃疾实在是太爱酒了,现在我才明白,生活就是笑中带泪,辛弃疾的“滑稽”背后,都是无奈、痛苦和忧愁,都是黯然神伤啊。可怜白发生!人最悲哀的事情就是眼睁睁看着生命老去却壮志难酬,只能抱恨终身,一身的惊人艺业只能是白白浪费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滑稽好笑背后,是最深沉的孤独和悲凉。以前老方说古代人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就怕才华、抱负不得施展,从李白、孟浩然,到苏轼、辛弃疾,他们都是英雄之辈,可惜却无用武之地。辛弃疾哪里是爱喝酒,他只是借酒消愁而已。人究竟心里有多孤独多悲哀才会把松树当人、对着酒杯说话啊。“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英雄从来是寂寞凄凉。想来黯然神伤,情怀不能自已,忍不住喝酒去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