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介绍 >> 正文 >> 正文

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重读

来源:消遣 时间:2024/8/3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www.jpm.cn/article-90035-1.html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

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尼尔·波兹曼

尼尔·波兹曼

为什么要重读《娱乐至死》?

这其实是我的自问自答。

表面上看,这也许只是想凑一篇看起来还不错,质感也不差的书评。

原因是平台首页人工推荐的太多长文除了游戏就是动漫,内容看似洋洋洒洒实则乏善可陈,核心原因并不是作者的阅历与功力,而是游戏与动漫作为娱乐品,妄加一些沉重而深刻的社会意义或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长评这种东西,无非是形成一种逻辑自恰,若是想讨好读者和编辑,大可以加入些许偏好,反正流量为王,内容是否是自己真实表达根本不重要。

深挖一层说,是因为我内心的惶恐与不安。

惶恐是指我的产出内容越发没人观瞧,不安是指我对自己的创作意义产生了质疑。

你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作品没人看是因为曝光差还是质量差,因为在这算法时代,你的某些指标在算法中吃了权重的亏,作品也许三五年才会被人知晓。

面对没有答案的现实窘境,询问、自问都是毫无意义的,与自我和解的唯一办法就是读书,尤其是看那些经过几十年岁月沉淀依旧没被时代淘汰的作品——如果你对信息时代无法注解,《娱乐至死》自然是首选之一。

虽然阅读此书不会给我期待的答案,但至少能让我浮躁的心获得些许宁静。

《娱乐至死》在开头就提到了一个本初的宁静岁月——印刷与阅读的平和年代。让我们一起先看看那个时代有哪些“不可思议”!

古登堡与印刷术

格外遥远的印刷时代

在尼尔·波兹曼的笔下,在电视没有诞生前,美国的印刷时代到处闪烁着理性之光。

“从一开始(指建国初期)到19世纪,美国比任何一个社会都痴迷于铅字以及建立在铅字基础上的演讲术”,社会从上至下热衷于阅读。我们当然不应该说这是美国人“崇尚知识”的“性格”,而是在那个没有电视、广播、唱片的时代,书籍、报纸等是唯一的社会消遣品。

浸入铅字文化,就意味着读者会不断增强自己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他们能敏感地从文字中发现谎言,找出滥用逻辑和常识的地方,而且能对不同观点进行对比,且举一反三。

由于铅字文化的熏陶,美国公众的对话与思想显得严肃而理性。那个时代的听众,能够津津有味地听完亚伯拉罕·林肯和斯蒂芬·道格拉斯长达7个小时的演讲!

当时的民众所面对的,可不是类似当代各种品质的戏子装傻充愣的表演,而是枯燥又丰富的概念、抽象符号在短时间内大流量输出——而演讲者所用的语言完全是书面式的、有逻辑的、可释义的。

同时,由于那个年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有限,能广泛传播的信息通常已经历多重过滤,平均质量很高。

但这一切随着电报的发明而改变。

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电报时代与“信息杂质”

电报的诞生让“交通和通讯可以彼此脱离,空间不再是限制信息传播的、不可避免的障碍”,就此逐渐开启的通讯新时代,让信息只是一些彼此可以毫无关联的符号,信息不再具有“持续性”、“连贯性”、“回复性”,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就开始被撕裂。

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却不知道要如何面对这些信息,也就是不知道要如何行动——我们知道了很多事,却不能理解它们。

当然,对于金融投机者来说,突然出现的信息倒的确很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