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夫妻离婚前的三个恶化阶段

来源:消遣 时间:2024/9/8

婚姻中的“一刀两断”往往是最让人神伤的结果。曾经恩爱的夫妻从一开始对伴侣的不能释怀直到慢慢放手,在这中间,双方都经历了一个极大的精神消耗战,从妄图改变到双方冷战,直到心如死灰。

有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夫妻之间竟能走到如此地步,就怎么狠心吗?

其实,对于不想离婚的人永远理解不了离婚之人的心境到底是怎么样的?你永远想不到,离婚的前兆并不是波涛汹涌,而是那种让你无法感受到的一种可怕的平静——冷漠。

这是一种冷静且理性到极致的一种心理状态。一旦到了这种地步,不存在“割舍”,更多的是顺其自然且坦然的放手。

不幸福婚姻的普遍性

只有视而不见的妻子和充耳不闻的丈夫才能有美满的婚姻。——蒙田

我们是不是可以逆向思考为:如果夫妻中一方总是强势的对待彼此,婚姻就不可能美满。

我想答案在概率上来说是对的。

研究人员涉及对夫妻的项研究显示,不幸福的夫妻彼此争吵、命令、责难和羞辱,而幸福的夫妻通常更加一致、赞同、妥协并且愉快。

其实,对于已婚人士来说,对于研究的显示,丝毫不会感到意外,因为不幸福的婚姻占到多数,而且对于每个人已婚人士来说都是感同身受的。所以,我们一度认为婚姻中的争吵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其实,这是因为这样的观念才为婚姻的冷漠埋下了伏笔。而且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据中国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但是,如果人人都是亚健康,我们就普遍的认为,既然大家都这样,我们就默认为这是人类衰老的正常现象,并没有什么感到奇怪的。

其实,其实“亚健康”的相对性告诉我们的概念是指20岁的小伙儿居然是30岁的健康标准,30岁的小伙儿有着40岁乃至50岁的健康标准,这是一种超出年龄标准的健康指数。但是,如果在相同的年龄同时超载了标准,也就习惯性的认为是合情合理的。

在一项对对已婚夫妇的研究中发现,与婚姻美满者相比,婚姻不和谐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会高出10倍。

我们的婚姻也是这样情况,如果多数已婚人士普遍出现了抑郁症,并出现在同一个时期,也就默认为是正常的。

但是,一旦婚姻病变到晚期,我们可能就会后悔当初对婚姻的不作为以及不改善。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开始有了离婚的念头。

离婚前的三个阶段

最热烈的恋爱,会有最冷漠的结局——苏格拉底

爱情这个东西,永远是世界上最被高估的精神愿景。也正是因为他的过度高估,所以,期待往往会有极大的落差,甚至于最终落空。所以,夫妻之间总是希望改变对方达到自己的期待。所以,毫无避免的是,房间内总是充满了争吵和指责。

每个已婚人士可能都有离婚的念头。在每一次争吵的过程中,将“我要离婚”在不自觉中发泄出来,虽然这种情况大多数不会真正实现,但是,在情绪失控时,往往脱口而出的多半会是思考良久的想法。

但是,结婚也好,离婚也罢,这都是人生大事,怎敢轻举妄动。正是因为离婚需要付出很沉重的代价,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迟迟不敢做决定的原因。例如,世俗的观念会对你“另眼相看”,离婚可能会让你在亲朋友好面前抬不起头。或者说,孩子的抚养问题以及教育问题,都可能因离婚而导致孩子的未来大受影响。

所以,不幸福的婚姻,通常会有三种处理方式,又或者说是离婚前的三个阶段:

第一,磨合期。有一些人会积极沟通,试图通过表达自己所在乎的东西而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反之,他也愿意倾听对方的苦衷和委屈。通过三观的沟通,努力并积极的改善情感关系。

第二,冷静期。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沟通是改善关系的步骤,但是,并不代表沟通就一定是有效的。有些沟通可以缝合嫌隙,但是有些沟通却始终无法拉近两个人的距离。所以,有些人可能会放弃临时的沟通,选择让双方冷静并认真思考。所以忠诚的一方会坚持下去,期待美好光阴再度重现。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提出“离婚冷静期”的原因。

第三,冷漠期。冷漠期才是婚姻中最让人感到可怕的时期。夫妻双方会完全无视对方的存在并任由关系不断恶化。双方将彼此的痛苦和情绪置之不理,你是贫穷还是富贵,你是健康还是疾病,你是顺境还是逆境,与我...没有...半点...关系。他们将彼此的情感就好像剥洋葱一样完全分离,分为独立的两个精神区域,并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

在我看书时,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已经完全能够理解了。就好像一名已经断腿的伤残人士,无论你怎么用手掐他的腿,用针扎他的大腿,他是没有任何痛感的,因为神经已经断掉,何来痛苦呢?

奥斯汀曾说:幸福的婚姻不仅需有交流思想,也要感情交流,把感情关在自己心里,也就把妻子推到自己的生活之外了。

对于“母子分离”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事情,之所以是悲惨的,完全是因为“感情神经”依然发达而被强行断掉,进而产生的撕心裂肺的痛。但是,对于冷漠器中的夫妻,已经不存在任何的感情链接,离婚这件事情已经类似于“递交辞呈”一般的坦然和释怀。有谁会愿意为一名陌生人而感到痛苦和纠结呢?

著名心理学家休斯顿等人对新婚夫妇的追踪研究发现,痛苦和争吵并不能预测离婚。真正能够预测婚姻危机的因素是冷漠、希望破灭和无助。

沟通的重要性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如果有的话,我相信你们能感受到读书的一大乐趣并不在于读书本身,而在于“悟”的过程。

例如大家可能都看过“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可能在细节中去领悟更多的人生感悟,并运用到生活中,避免更多的生活成本。那么,这个故事一直教导的我们就是:有错误就要及时改正。

但是,如果我们将错误放大化的去看,去思考然后分析,你可能会有更大的受益匪浅。就用“亡羊补牢”的这个故事举例来说,如果将他应用到工商管理,并利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他的认知层面可能会更深:防微杜渐相比于事后处理,前者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后者。本来“垒几块砖”就能避免的损失,非要丢几只羊才去反思,不但赔了羊,还赔了几块砖钱。还不如直接打死一只羊,然后堵在窟窿上,省那几块砖钱呢。

玩笑归玩笑,我们也需要明白,可能后期的处理成本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已经来不及处理和改善了。如果所有的羊都跑掉了呢?后期的事态恶化又有谁真能预测呢?所以,这更能凸显前期的防微杜渐是多么的重要。

在“泰坦尼克号”的揭秘纪录片中,船长明明看见了冰山,却坚信区区冰山,不足挂齿,导致了最后的沉船事件。可想而知,无论遇到任何问题,及时发现并沟通解决,不失为明智之举。

感情问题的处理方式也是相同的道理。所以,婚姻问题的三个处理步骤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放在磨合期,相对于后两个阶段来说,不但更容易解决,而且精神成本更为低廉。

在磨合期中,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往往在于争吵、命令、责难和羞辱,所以,我们要明白的是:好好说话,才是正确的沟通方式。

约翰·戈特曼曾经观察了对夫妇之后并提出,在幸福的婚姻中,积极地互动与消极的互动之比为5:1。同时,他对对新婚夫妇进行了6年的跟踪调查,“指责”导致离婚的可能性更大。

积极的沟通包括:微笑,抚摸,赞美,鼓励。

消极的沟通包括:怒斥,排斥,指责,讥讽。

难道我们有了良好的沟通,就一定能发生好转吗?答案并非是绝对的。

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个医学理论: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也就是说,引起头痛的未必是头,引起脚痛的未必是脚。可能是其他部位的不适而引起的连锁反应。

夫妻之间的争吵与指责也是相同的道理。消极的互动方式往往起因于对自身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的严防死守和毫不退步,这才是造成消极互动的真正根源。

幸福的婚姻从三观妥协开始

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结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艰难困苦。——高尔基

精神的结合,也就是两个自我的结合,通俗点讲就是三观以及习惯的相互谦让和妥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是经过长年累月中所形成的。谁妄图改变我的习惯,就是在扰乱我的生活。单身时,我可以自由自在,不会有任何的时间限制,但是结婚后,我要考虑到共同的就餐时间或者食物的口味。这种不适感,任何人都很难适应。

结婚后,妻子要放弃工作,全心地照顾孩子。丈夫也要为此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和消遣时间来照顾妻儿。

而且更多的是夫妻之间的三观不可能完全的吻合,不吻合之处,都有可能成为引起婚姻争端的爆发点。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中曾经对不幸福根源做出这样的总结:

如果有人不愿在一段感情关系开始时调整个人目标,那么这段感情往往会在他的意识中制造混乱,因为新的三观模式一定会跟旧的三观模式发生冲突。除非他修订过去的三观,否则互相矛盾的目标只会让他产生挫折感,在内心造成精神熵。如果他对三观进行修订,自我也会随之改变——自我本来就是三观的整理与总和。由此可见,感情关系必然会带来自我的转变。

强烈建议大家看看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人的内心应该如何体验这个世界。书中有对功利的批判,盲目欲望的否定。整本书结合宗教,理想,功利,人际,婚姻,育儿等多方位的分析观点。个人建议最少看三遍。另外,值得建议的是,一定要做笔记,然后结合上下文复习笔记才能梳理逻辑关系。一味复习笔记主张,容易忽略情境而照本宣科的引用主张。

作者重点阐述三观以及目标相对一致性对于维持婚姻稳定起到关键的作用。他所给出的建议是灵活性的妥协以达到融合三观的目的。

比如瑞克想去看越野机车赛,艾丽去想去水族馆。如果双方争执不下,那么,接下来可能会是一场战争。如果将这两项活动分别安排在两个周末,或许瑞克也会喜欢水族馆,而艾丽也喜欢上了越野赛呢。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将双方的“喜好偏见”进行再度融合。这种灵活的融合方式完全取代了强制性的三观妥协,具有一定的流畅性。

此外,在情绪方面,作者也重点强调精神能量投入的必要性。如果老公不知道妻子的烦恼,而妻子也同样对老公的心事一无所知,双双将对方的情绪搁置一旁,那就无异于封堵了沟通的大门,紧张的情势可能就在下一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