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案侦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纪录片起源于20世纪初。年,美国一个矿业主的儿子弗拉哈迪,奉父之命率领一队人马到濒临北极的阿拉斯加地区去探矿。为了消遣和娱乐,临行时他随身携带了一架摄影机,当时,不论是他本人还是随同他一起去的人都不会想到,这架摄影机所摄下来的一切会在后来变成一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弗拉哈迪在阿拉斯加的永冻地带一共呆了四年,即从年到年,他不停地用摄影机拍摄了四年,详尽地记录了一位叫纳努克的爱斯基摩人的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当他回到美国的时候,他竟带回了七万呎胶片。自然,那还只是一堆零散的、毫无关联的素材。依然是出于消遣和娱乐,他决定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一下,剪辑出一条可以供自己和别人观看的片子。于是,他叼着烟认真地干了起来。哪知不慎,烟灰掉了下来,落到了易燃的硝酸片基胶片上,于是大量的底片瞬间便付之一炬变成灰烬,他奋力扑救抢出了一部分胶片。正是利用残留下来的这些素材,他剪辑出了后来举世闻名的早期电影佳作《北方的纳努克》。在《北方的纳努克》中,弗拉哈迪将真实朴素自然美同他个人对生活的有选择的拍摄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后期又对他所拍摄的大量素材进行了认真地加工剪辑,形成了一种诗意。弗拉哈迪的实践开创了电影“纪录片”的先河。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纪录片已成为影视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
案侦纪录片是公安题材电视纪录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行业特性的电视记录片。尽管电视台很早就在纪录片中涉及到公安刑侦等内容,也拍摄了不少以公安刑侦为主题的纪录片,而且有很多电视台都开辟了专门的栏目,播出了大量的公安刑侦专题片和纪录片,但这里所指的案侦纪录片却与之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以电视台的记者和编导为主创力量,以社会新闻为视角,从公安外部的新闻媒体的角度来进行创作和制作的;而后者却是从采编、摄录到后期包装,都完全是由战斗在一线的公安民警,以公安案侦专门工作为独特视角来制作完成的。前者有较强的艺术性、社会性和群众性,但由于行业的局限性,难免产生一些失真、偏差和误解,而后者以其公安专业性和真实性见长,有很强的可视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但在创作的技巧上却显得不足。
案侦纪录片是最近才发展起来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形式,但由于案侦纪录片创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和所在行业的局限,在创作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区。在案侦纪录片的创作中常见的误区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将案侦纪录片制作成电视新闻或新闻评论片,第二种将案侦纪录片制作成汇报片,第三种是采用演绎的手法,将案侦纪录片拍摄成电视短剧。
第一种误区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创作者曾制作过电视新闻,或者担任过电视台的通讯员,在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惯性的思维和固定的模式,在创作案侦纪录片的时候,不自觉地进入了习惯的套路,将案侦纪录片照电视新闻模式进行创作。这种误区具体表现为:将开头的前主持写成新闻导语,将案件的前因后果简要地叙述一番,让观众一开始就知道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整个影片只是前主持的详细介绍,失去了吸引观众的剧作悬念,更谈不上艺术技巧。同时在叙述案件情节中,只注重事件的发生和结果,过分注重案发现场和抓捕现场,而忽略了最能反映刑侦工作水平、最能表现案侦民警细致缜密、足智多谋的案件分析、调查研究、判断推理等案侦过程,常常用“经过工作和大量的调查走访,最后根据线索突出了犯罪嫌疑人”等等,再加上一些新闻式的采访,把值得去细致表现和观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