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屏山(原创)《红楼梦》众钗图开头对一部小说当然至关重要,文章如果开头不吸引人,也就很容易让人对作品都失去兴趣,今天屏山想和大家聊一聊《红楼梦》的开头,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人们推崇的是经史子集,考举人考进士进入仕途靠的是“八股文章”,小说这种体裁属于淫技奇巧,绝对不入流的,没人看得上的,但是不管你是吟诗做赋,写什么文章,需要避讳的地方却又极多,皇上的名字或者先皇甚至往上数好几代皇家的名讳,当然也还有别的,清代康雍乾时代文字狱盛行,清人徐骏一句写风吹乱了书页的“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为他和全家招来了杀身之祸。所以曹雪芹写《红楼梦》这样百万言之巨的小说既无利益驱动,又是属于冒极大风险的事,况且小说本来也是反应作者对政治统治的失望,对社会腐败的揭露,对所谓社会正统的抨击,所以写《红楼梦》这部小说作者必须要考虚如何避祸的问题,而《红楼梦》一开头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出作者就此问题的考虑,让我们一起来看庚辰抄本的《红楼梦》开头第一段的内容:《红楼梦》插图作者自云:因曾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真事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又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己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饜肥之日,自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牗,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防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阅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假语存”云云。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这个开头短短三百二十多个字,作者不但为避祸作了障眼法,也概括了写书的目的和内容,屏山细品,至少透出了多种意图,现一一交代读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画像一、书中写的都是真事,是作者经历过的,算是作者的“回忆录”吧。二、写书的目的是为闺阁昭传,记录下当日作者认识的一些个品貌俱佳、才具都在自己之上的女子生平故事,所谓(后文)“金陵十二钗”也。三、作者经历了从锦衣纨绔到茅椽蓬牗的巨大落差,书中记录了这种人生无常,悲欢离合。四、作者明写辜负天恩祖德,一技无成,半世潦倒,暗写对政治、社会的失望。五、作者明写自己于国于家有罪,暗写统治的黑暗和现实鬼蜮的批判。六、作者明说这本书的作用是供人消遣,破人愁闷的闲书,暗写自已的家国血泪之史。七、作者说这部书是借石头“通灵”之说,以佛家之语,以道家之文,将小说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从避实就轻。八、告知语者,此小说是“真事隐,贾语存”。九、告知读者,小说中用“梦”用“幻”,只是作者使的障眼法,而这种障眼法是创作这部小说必须要使用的手段,说它是立意之本,所谓“风月宝鉴”之正反、之美丑、之善恶。87版电视剧《红楼梦》大观园这一段文字是庚辰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开头,也是以庚本为底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各版本《红楼梦》的开头,在最早期抄本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里,这一段文字不在正文内,是正文之前凡例里的文字,学界认为这篇《凡例》是批书人也就是脂砚斋的笔墨,晚于甲戌的庚辰本在抄书时将这一段摘出,直接纳入正文,成为第一回的开篇之语了。这段文字相当重要,不但是它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和我前文列出的九项重点,它还透露了作者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生活处境和生活环境和创作心境:茅椽蓬墉、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防我之襟怀笔墨者。而这三百来字的开篇就如同全书之总纲,洋洋百万言的《红楼梦》大幕展开了。实乃奇思奇绝奇妙之文!人文社版《红楼梦》(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