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发展 >> 正文 >> 正文

人民的名义热播,时政岂能沦为营销消遣

来源:消遣 时间:2022/6/8
白癜风发病机制 http://m.39.net/pf/a_6192732.html

  

今时今日在饭桌或   

3月28日开始播出的《人民的名义》,目前收视率已高达2.41%,网络总播放量已突破19亿。据不完全统计,   

也正因如此,有不少企业盯上了《人民的名义》火爆的人气,并借此展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营销活动。有恶搞表情包的;有PS剧照的;有靠台词联想记忆的;有借剧中人物比如达康书记强推产品的;还有不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营销方式一起诞生的。那么,时政类内容是否适合营销?为什么说严肃的时政不应沦为营销的消遣?

  

营销效果不如娱乐内容,选择时政内容需谨慎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营销怎么玩,时政内容的营销效果比起娱乐内容来,始终是差了很多。比如,娱乐性质浓厚的电影和电视剧,以及搞笑风格的综艺节目,更符合大众娱乐消费需求,也更能帮助企业在笑声中传递出产品和品牌的特点与价值。

  

但相比娱乐类内容,政治类内容因为内容本身的属性原因,所以势必从头到尾都不能太欢乐。严肃与公信是时政内容最基本的,而这两点恰恰不利于品牌营销与传播。好玩的、有趣的、能勾起用户情感调动与自发传播的,才是营销最需要的。

  

时政内容营销不易,玩转需要掌握火候

  

如果一个营销事件,可以将产品或品牌与营销本身进行有机结合,那么这样的营销就堪称完美。但因为时政类内容特有的敏感性,所以选择合适的切合点可谓相当不容易。当然,如果是挖掘像《人民的名义》这类电视剧集中的亮点,或许还能有所为。相反,纯粹的时政事件就很不适合企业主和品牌主,因为一旦结合失误,势必造成用户对于产品和品牌的反感,说不定还会粉转黑。

  

所以,除了营销和传播效果不如娱乐类内容外,对于企业主来说,参与时政类内容的营销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这类内容的严肃程度与管控度很高,如果玩不好,反而会触犯一些规则,从而导致品牌信誉度丧失,产生负面影响。到时候,不但没能强化用户正面认知,树立起权威的产品形象,而是丧失了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显然得不偿失。

  

时政内容不应沦为营销消遣,产品质量是王道

  

观察国内时政营销案例,蓝月亮曾与国内某门户TX新闻合作。当时,中国航天正迎来大事件“天神合体”,于是TX新闻想通过航天事件帮助蓝月亮进行营销,相关的H5和视频确实让用户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振奋人心。不过蓝月亮的营销效果与目的却并未完全释放,相反网上有关蓝月亮产品的问题报道层出不穷。可见,除了“蓝月亮”这个名字可能与航天挂钩外,航天事业这一新闻事件的本质与蓝月亮洗衣粉和洗衣液没有半毛钱关系。对于这种日化消费品来说,消费者一定   

另一案例发生在年9月,东风日产与TX新闻在G20峰会时的一次亲密接触。日产天籁以TX新闻G20峰会报道用车的身份亮相杭州街头,视频中的播放条也变成了日产天籁轿车形式。不过,在年3月的网络报道中,东风日产变速箱问题是硬伤,原厂轮胎质量差,烧机油现象比大众还厉害等众多问题的爆出,可以说把东风日产与TX新闻的这次营销之效彻底抹杀。所以,无论营销玩的多好,时政内容并不能改变消费者的认识,因为这种认识来自于产品的使用。产品质量的过硬比任何花哨的营销都更加有用。

  

综上所述,企业品牌在进行营销时,一定要抓准契合点,并选择适合的具有相应突出特性的内容来进行营销,才能事半功倍。相比娱乐内容,时政内容的基调与各种限制也导致了其营销效果无法同娱乐内容相提并论。同时,因为时政内容属于严肃话题,既然是严肃话题就更不该被恶搞,更不应成为营销的消遣。我们希望时政内容简单纯粹,能够保持那一份属于人民的公信力。

  

·泛科技行业知名自媒体;

·报道点评互联网、体验手机智能硬件等;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