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除了指传统的纸质阅读,也包括现在的电子书,和收听有声读物,乃至看视频——即所谓的“让别人帮你读书”。
读书,是一个几乎每个人都曾从事过或现在仍在进行的生活“规范动作”。从第一天上学拿起课本,到现在整天摆弄手机,虽然形式改变了,但读书的实质没有变。
一般来讲,通过文字(有声或无声的)、插图或视频画面,来认知该载体所描述的内容,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读书。
但是读书究竟读的是什么?您真的认真思考过个问题吗?
第一种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消遣,无所谓读的是什么。这类读书人一般经济上条件优渥,没有紧迫的生活压力。生活中的运势一般也平稳顺遂,没遇到过什么重大变故的冲击。他们读书就是看热闹,无所事事的打开,嘻嘻哈哈的翻完,好奇心一旦满足就放下了,基本上再不去想它。这种竹篮滤水式的读书,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种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即功利型阅读。这类读书人往往为了应付一场考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寻找生活中遭遇的困境的答案或启发,找相关专业的书来读。功利型的读书,如果对读本选择准确,并尽力深研,一般都能有助问题的解决。
对此,本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日趋成熟,许多所谓的专业书籍,是打着“专业”的幌子,实则是某种商品的引流工具。你以为读了它,服装搭配的问题就解决了?其实是让你对某个品牌多了了解,甚至产生了购买的欲望;你以为读了它,面部的化妆技巧就掌握了?其实只是忽然发现了有一个“更适合”你的化妆品、不用化妆都能让你无比美丽的面膜,你甚至来不及合上这本书就要冲向柜台或给某微商打款了。
对这类读书人,选对书比读对书更重要。从本质上讲,功利型读书的人,与其说他们是在“读书”,不如说他们是在“工作”。这种读书,并不是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读书。
第三种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亲近一种文化。那些传承超过了一定时限,经受过时代洗礼的经典作品,含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能让阅读它的人得到多方面的收获和成长。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
读书读的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吧?——也许有人会这样窃窃私语。我要告诉有这种想法的朋友,这表明您读的书、尤其是好书,还不够多;当您读过足够数量的好书之后,您一定会认同我的观点。而且那时您的自身成长的结果,会让您自己都惊艳。
读好书,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