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放假了,开学就要上五年级的娃,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暑假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只不过,从这个暑假开始,老母亲就把“看电视”当成一项极其重要的项目来安排,从规划到执行,从内容到监管,花了不少精力来研究它、调整它。
大热天的,哪个娃不在家看会儿电视?
还需要把它当个正儿八经的事来安排?
先申明一下,我家所指的“看电视”,并不是指被动的成天收看电视节目,而是指主动的、有时间管理的,观看纪录片、科教片、中英文电影、中英文动画片等,终端也不限于电视,大投影也包括在其中。
是的,让我用5个理由来说一说,为什么“看电视”这个活动,值得我们好好重视?
先说三个特别现实、特别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务实型理由:
第一,看电视,本来就是这个酷暑季必备的室内活动之一。
现在全国到处都很热,近40度的北方城市比比皆是,反正我们广东,一早8点多,气温就能到36度。在这种去户外工作都要拿高温津贴的天气,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娃,室内活动时长一定是大大超过室外活动。
但有些家长会说,在室内,也可以安排运动项目啊,不能老坐着学习、上网课、上培训班、看电视、找小朋友玩。
那是当然的,但无论是室内游泳还是室内打球,你不能搞一整天吧?
以上提到的所有室内项目,最好是交叉进行的,搞搞书桌前的学习,去玩一下室内运动,上一两个钟头的培训班,找小朋友玩会,这样才合理啊。
所以说,看电视,一定是大部分孩子在室内会碰到的一个环节。
既然是必备环节,那为什么我们不多研究一下要看的内容,提升点效率,让孩子在放松娱乐的同时,还顺便学点东西呢?
第二,看电视,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放陪伴者,能培养亲子关系。
娃放假在家,特别是小学娃,都是谁在陪呢?
全职妈妈?请假的父母?爷爷奶奶?保姆?专职全天家教?
除了最后一类,基本上陪孩子的人,在家都是身兼多职的,除了看孩子写作业,还要做家务,出门买菜,陪娃运动放风,甚至在家还有工作,还有兼职,忙得很呢。
那么,在每天固定的一两个时段,安排孩子好好看会儿电视,对于陪伴的大人,就是一种临时的放松,就是一种短暂的解放。
或是到了晚上,一家人凑在一起,把西瓜、冰淇淋、薯片、鸡脚端出来,选个皆大欢喜的片子,边吃边聊,母慈子孝的其乐融融。谁也不想,放假了还总是鸡飞狗跳,是不是?
第三,看电视,它基本不花钱。
暑假可是烧钱的季节,不信你算一算,很多家长已经花出去了多少钱,私立提前交的学费、各种学习衔接班、各种文体兴趣班、各种竞赛和考级、还有周边游、国内游,这么一比,逛个商场、蹲个书店、看个电影、吃喝一下,花个两、三百,简直是太省钱的做法。
就连待在家里看书,也得花买书的钱呐,很多家长为了过好暑假,囤积的各种教辅、指定阅读、原版书目,也得好几百上千呢。
可是,看电视,就基本不花钱。
看《中国通史》不花钱,看《河西走廊》不花钱,看《觉醒年代》也不花钱,看各种纪录片不花钱,看各种英文科普动画也基本不花钱。
并不是说看纪录片、看电影就不值得咱们投钱,而是娃的其它花销实在是太大了,能省点就省点吧。
这个渠道不花钱还能长点知识,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利用一下?
再说两个能产生长期价值的务虚型理由:
第四,看电视,是配合家庭教育规划,一个特别好用的工具。
为什么这样讲呢,直接举个例子吧。
我家娃四升五了,大部分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是要开始为小升初、为初中储备做些准备的。
那么,该如何准备呢?
有些选择提前学习部分课程,比如数学;
有些选择简单的事情提前做,比如古诗文的背诵;
有些选择搞定一门主科为其它科目节省时间,比如把英语拉满到高考水平。
那么,对于初中陡增的6门副课,特别是物理、历史这两个二类必选科目,如何导入兴趣,建立起基础知识的储备呢?
多看历史地理类、物理化学类的纪录片,就是一个好用的工具,特别是那些适合青少年看的科普片,孩子在自然输入之下,稍微假以时日,对某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怎么可能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呢?
即便这种认识模糊又不完整,但这就是一种学科的底子啊,一旦进入课堂翻开课本,那种似曾相识的认识就会被重新刺激,从而联接起来,构成一种深化。
第五,看电视,并不仅是一个假期里的短期活动,相反它可以是一个贯穿长期规划的持续型行为。
由于看电视可以作为实现家庭教育规划的一个好工具。那么就决定了,它不仅可以用来在长假里打发时间,还可以在日常学习中,长期坚持输入,把一些需要长期积累、反复沉淀的学科知识,慢慢的自然渗透。
比如我家从三年级开始的文史启蒙,理想的预期就是在小学毕业前,将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部分文言经典作品,粗浅地捋一遍,为初中的历史、语文做准备。
起初,我就只是在放寒假期的空档,才安排孩子看纪录片、看历史读物、讲文言文。
后来才发现,这种一停就是一个学期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知识的断层,孩子忘性一来,学习的热乎劲都没了。
于是,我又慢慢调整进度,把周末的时间也安排进去,虽然每次的内容减少了,却有效地保持了学习的温度。
好了,接下来,跟大伙分享一下,我家在这个暑假里,是如何安排看电视的,我把要看的影视资源大致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必看型。
这种电视就是跟着家庭规划、暑假重点计划走的,是要规规矩矩坐好认真看的,看完要讨论,要输出,甚至要做题的,它其实属于学习的范畴。
比如,我家每天午饭后,会固定安排40分钟左右,专门看一集先秦历史的纪录片。
放假以来,我们已经看完了:
1、《中国通史》第6-18集(讲《夏王朝觅踪》到《秦始皇统一中国》);
2、《中国》第1-4集(讲的是孔子、老子、墨子、荀子)。
接下来,还要再续上:
3、《风云战国之列国》1-7集;
4、《楚国八百年》1-8集;
5、《喋血长平》1-4集。
这些都是配合先秦历史学习所要必看的片目,是不可以讨价还价的,好在我家娃看得也挺入迷的。
第二类,选看型。
这一部分电视的自由度,就相对大一些,观看的时间也并不固定,但内容上是有一定主题的。
在我家,为这个暑假专门收集了两个专题(科幻及动物)共30部英文电影。
我们一周要上三次乐器培训,没课的下午时间会比较充裕,我们就会安排一部完整的电影,或是留到周末晚上,全家一起看。
这些电影会有一个相对聚焦的主题,孩子集中地看,会对这个专题下的一些专业知识,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你可能会说,30部电影看得完吗?
看不完也完全没关系啊,这又不是前面提到的要学习的片子,这回看不完,下回有空接着看呀。
第三类,自由型。
这一部分的电视就是最自由的选择了,完全就是小屁孩们的兴趣之选,幼稚也好,搞笑也好,就是给他们打发打发时间用的。
在我家,通常是午饭前,或是晚饭前,有个二、三十分钟,看看各种动画片,比如《精灵旅社》、《降世神通》、《功夫熊猫》等等。
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必须看英文的,就当作是一个增加英文听力的输入渠道好了。
把电视看好,把优秀的影视资源用好,无疑是一个投入小、产出大的教育形式,但效率究竟能去到哪里,我觉得有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1、选片的烧脑。
看电视是基本不要钱,但很考验家长的选片能力,因为这和选书是一个道理,和教育长期规划、近期学业重点、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的时间管理密切相关。
2、管理的细节。
这看电视,有分每天固定要看得,有一两天才看一部的,也有机动的临时消遣。
那么,每天看什么内容、每次看多久、看完了如何放松眼睛、看完后如何输出、谁来监管这些活动、监管的效果又如何?
这才是最考验家庭管理水平的地方。
所以说,看电视这回事,看似普通又普及,但却可大可小,老母亲们多花点心思,就可能效果差异巨大。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