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滩,有一位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当时有“苏张”之称。
苏青本名冯和仪,字允壮,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城西沈佛乡。祖父是清末举人,父亲是庚子赔款留美学生,母亲是教育工作者,可谓出自“书香门第”。
苏青自幼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在中小学读书时,酷爱文学,虽多次跳级,但仍名列前茅,深得师生爱戴。在中学学习时,她就在当地报刊上发表习作。当时语文老师首给予很高的评价:“不独为宁中(宁波中学)之秀,抑且为中国之光。”
年她的第一篇作品《生儿与育女》刊登在当年第67期《论语》杂志上,深得主编林语堂的赞赏和鼓励。以后便接二连三地写了不少有关妇女方面的文幸,刊登在《宇风》及《论语》上,引起了上海文坛的瞩目。
苏青在读中学时,结识了同班同学李某,李外貌英俊,英语口语好。苏青的英语成绩也很好。有一次学校举办文艺汇演,排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李扮演罗密欧,苏青扮演朱丽叶。他们自此过从甚密。
步入青春期的苏青,长得楚楚动人,只是皮肤稍黑些,被同学称为“黑美人”。
才貌双全的苏青高中毕业后,李家托媒人来说亲。苏青母亲见过李某后,点头称许,苏青也暗自欢喜。李家提出要马上结婚,苏青想上大学,不大同意。苏青母亲来了个两全之计,对媒人说,和仪年纪还小,等大学毕业后结婚,现在先订婚。李家只好同意。
苏青19岁那年夏天,和李某同到南京报考国立中央大学。考试揭晓,苏青成绩优秀,被中大英文系录取。而李某则名落孙山,去苏州考上了东吴大学法律系。
年轻漂亮又有文才的苏青,在中央大学被好事者称为“宁波皇后”,追求她的情书像雪片般飞来,苏青都不理睬,她对追求她的人说:“我已订婚,决不负人。”
风声传到李家,李家心里忐忑不安,李某更担心苏青会变心。李家提出要马上结婚,结婚后继续读书。经其母力劝,苏青于20岁那年回宁波结婚,第二年就怀孕了,不得不终止大学生活。
年抗战爆发,宁波沦陷后,苏青逃难到奉化山区,不久又随丈夫到上海定居。当时李某在上海当律师,每晚在外花天酒地,吃喝玩乐,花钱如流水,常常入不敷出。李某身边无钱时,照样赊账下馆子。馆子经常派人上门找苏青讨债,她身无分文,无地自容。
李某还常常恶狠狠地对苏青说,不要理他们(指那些讨债的),如再来,就把他们推出门外。因此,两人经常为经济问题发生激烈争吵。李某性情暴戾、乖张,一不如意,就向老婆、儿女出气,本性忠厚、善良的苏青都忍受下来了。
年的一天下午,画家黄天野来找苏青商量一篇文章的插图问题。黄谈完工作下楼去,正好碰到李某回家上楼来,他突然一把抓住黄天野的衣服,怒气冲冲地问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黄被问得英名其妙,回道:“我来找冯小姐商量一幅插图。”
李某还是恶狠狠地问道:“你可知道我是她的丈夫?”
黄天野早已耳闻此人脾气很坏,便推开他的手匆匆下楼去了,李某不问青红皂白,面对亲戚、保姆,对苏青就是“啪啪”两个耳光。
平时对丈夫逆来顺受、只想做个贤妻良母的苏青,多年来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实在忍无可忍。当天下午,苏青离家,暂时住到朋友家中。之后,她同李某离了婚。两个小的孩子由李某抚养,大的男孩则由苏青抚养。
苏青离婚后,心里老惦记看留在李某那里的两个孩子,常常趁李某不在家时,去看看他们。有一次,保姆告诉她,李某经常骂他们,有时还狠狠地打他们,苏青听了很难受,就把这两个失去母爱的孩子也带到了身边。
以前苏青以写文章为消遣,离婚后就靠写文章来维持包括保姆在内的一家5口的生计了。以后,苏青在上海爱多亚路开办了天地出版社,独自主持《天地月刊》及《小天地月刊》。
她每天除了编样、催稿、付排、校对、跑印刷厂外,还要到处奔波联系纸张,出版图书自己发行,自己收放结账,又要照顾儿女,忙得不亦乐乎。
但她照样写出了一本本书: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途佳人》;散文《沈饰集》、《涛》、《饮食男女》、《逝水集》、《鱼水欢》、《符小局》等。其中《结婚十年》一共印了6版,在当时可算是个奇迹。
苏青成了40年代上海滩红得发紫的女作家。正因如此,后来有人武断地认为她可能投身法西斯文人行列,为虎作伥。其实,苏青从未写过赞领敌伪的文字,倒是描写了日寇侵略给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但猜测和怀疑一直笼罩在她身上。书被禁了,苏青的名字在报刊上消失了。
上海沦为“孤岛”时,女作家张爱玲与苏青最情投意合,经常出入相伴,如影随形。收在苏青散文集《涛》中的《苏青张爱玲时谈记》和小册子《苏青和张爱玲》,都说明两人交情的深厚。据苏青小女儿回忆:“妈妈和张爱玲常常交换衣服穿着、从来不分彼此。”
50年代,苏青正当盛年,她的名字却在文坛上消失了。为了一家温饱,她改以冯允壮为笔名,献身于戏曲艺术创作。
她和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合作,参加芳华越剧团编剧。历史剧《屈原》是苏青的成名作,尹桂芳由小生改唱老生。年,该剧参加华东区汇演获一等奖。随后她与尹桂芳应文化部之邀赴京,受到当时文化部有关领导的嘉奖和鼓励。
后又着手编写历史剧《司马迁》。年,她因曾和复旦大学贾植芳教授讨论有关《司马迁》学术问题的一封信,涉嫌“胡风分子”,被关进上海提篮桥监狱,一年后才恢复自由,名声和生计同时陷入悲惨境地。在关禁期间,为了不让年迈的母亲知晓,其妹仍以其姐的名义按月汇奉生活费。
年12月7日,身患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顽症的苏青,终于心力交瘁,大口吐血后,结束了69个春秋的生命旅程,静悄悄地走了。
在沉寂了较长一段时间后,苏青作品重新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她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即使现在读来,依旧能够从她那流利、明爽、坦诚、自如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敏锐和新颖,体味到被压抑者争取人性自由的呐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