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鹿鼎记》哪一部都堪称经典,乔峰、段誉、杨过、郭靖、韦小宝,这些电视剧里的人物现如今还一个个活脱脱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这些经典影视都是根据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拍摄的,他小说里的人物,可以说大半个中国的人知道。
你对这个“大文豪”了解多少呢,今天为你解开。请你搬好小板凳,仔细听好。
一、生平
金庸是老先生的笔名,他本姓查,名良镛。浙江海宁人士,后因事业发展而长居香港。
他原是杭州《东南日报·副刊》的年轻编辑,后由于热诚勤恳,屡能想到好点子,被《大公报》高层相中,派他去香港分馆工作,后《大公报》改革被调去《新晚报》。
后来以林欢和姚馥兰写影评,广受欢迎,为后来李萍倩导演的《绝代家人》剧本打下了基础,还曾获内地文化部金奖。
年,香港武术界掀起了狂风巨浪,有了名门正派的公然比试,人们心中的侠义之情产生,那时小说兴起。
迫于老板的压力,以金庸为笔名写武侠小说在报刊中发表,连载于《新晚报》后一炮而红。
后因觉得“打工”终不能成大事,就创办了《明报》于年5月20日发刊。到年出售。
年,《明月》创刊,直至今日还占据于香港刊物很重要的位置。
后又办了周刊《明周》,影响力之大,娱乐八卦可真是开创了香港报刊的先河。
在金庸晚年时期,除了错卖了《明报》,其他都是好事,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太多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了(苏大、港大:浙大、北大等一大堆名誉)。
年9月,86岁的金庸老先生更上了一层楼,以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他一生都钟爱看书,是一个书痴。曾说如果监狱里能看书,他宁愿去蹲监狱。由此可见他是如何爱读书。
金庸所涉猎的书有中国的名著,也喜欢揽阅国外侦探小说,所以他的作品以中国的章回体为结构,故事情节多悬疑推理,又像极了国外的侦探小说,让人读着意犹未尽。
年10月30日下午四时半,金医院。一颗巨星就此西下,光芒璀璨。
二、婚姻
金庸老先生有三段婚姻。
第一段是他一见钟情并费尽心思娶回家的杜小姐(名为杜yan芬,手机打不出来这个字,就先用小姐代替,抱歉),漂亮贤惠,而后跟随到香港。后来因为不愿意做笼中鸟操持家务,金庸老先生让她去剧组做场记,后招来流言蜚语,传到老先生耳中,满心疙瘩,吵闹不停,最终分开。
第二段婚姻,是在《新晚报》时期的同事朱玫,她是《明报》创立初期的得力干将,结婚后,采访、照顾四个儿女,她一个人操持,为了节约开销还给金老先生送饭去办公室吃。
后因金庸老先生遇到了他一生一世的小龙女,加上朱玫事业上特别的强势和性格上的倔强和固执,还威逼金庸老先生把他最爱的徒弟阿乐给辞退了。
导致他们最终分开的导火索,是因为朱女士撞到了他和小姑娘林乐怡在一起谈天说笑而不回家的场景。
第三段婚姻,是在蜜月吧里偶遇了妙龄少女林乐怡,16岁的她兼职当侍女,简单聊过几次天后,觉得她玲珑剔透,聪明好学,成为知己。后金庸老先生送她去澳洲留学。与朱玫离婚后,不久便于林乐怡结婚了,这段因为年龄差距太大而不被人看好的婚姻却持续了五十多年。
金庸老先生的三段婚姻,可谓是五味杂陈。痴情金庸,真不逊杨过。
三、成就
译本遍天下。
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有各式外文译本,但以日、英为主。
由于多方因素,老先生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年出版于日本,后因反响很不错,又依次出版了《碧血剑》、《笑傲江湖》、《雪山飞狐》、《笑傲江湖》等巨作。
为什么直到九十年代才出版译本呢,与处女作的时间相差四十年之久呢?在70年代,就有人在全力促成此事的了,但是由于最终没有谈成稿费而耽误了。后又因为各种原因阴差阳错的给错失了好几次的机会。
日本学界有“金学”之门,是专门研究金庸老先生作品的。
近年,日本不少金庸迷组成一些同人组织,其中以“金庸茶馆”、“金迷关东帮会”和“金迷江湖”人气最盛。
中国作家除鲁迅外,在日本能得此盛誉者,只金庸。
金庸老先生的小说在东南亚也非常畅销,尤以越南为最,早已全部翻译齐全。
越南人读金庸小说读得晕头迷脑,一本小说,父亲先看,儿子接力,然后是母亲、女儿。
后又有了法文版本,尤其以四年翻译成文,出版的《鹿鼎记》,成绩斐然。
在英译方面,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了《雪山飞狐》的译本,但因为表达意思相差太过悬殊,加上作品多以历史为背景写的,外国人如果不懂中国文化,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所收效果没有其他地方好。
还有韩文、泰文等,可谓是一家之作,读者遍天下也。
后来,基本上所有的著作都拍成了电视剧,而且反响热烈。如文章开头所写,电视里面的哪一个人物不令人印象深刻。这里就不详述了。
四、老朋友们
金庸老先生的朋友可谓是遍布四海,文化界、新闻界、电影圈、商界,数之不尽啊。但老先生念旧,常说:“朋友还是旧的好”,他的旧朋友多是文化界人士,今天我们来说说。
老顽童-倪匡
倪匡是金庸老先生《明报》的得力干将,他做事认真负责,爱较真,但比金庸老先生风趣。
倪匡常去金庸老先生家闲聊,经常被老先生捉弄,倪匡有时候也捉弄老先生。
有一次去看到老先生家里放着一个茶杯,很精致清雅,便拿起来玩,金庸老先生走过来告诉他,那是明代古董很值钱。倪匡笑着说,“送给我,好不”。金庸笑着说,好,喜欢就拿去。
等吃好饭,倪匡准备回去时问茶杯何在,金庸老先生若无其事地说,“我收起来了”,倪匡气得说不出什么话。
过了几天,倪匡又去金庸老先生家,这回他看中了一本清朝线装书,请求老先生让给他,老先生又说“好呀,你喜欢拿去便是”,倪匡一听鞠躬致谢,捧起书,开门就走。金庸忙拦住门“倪匡兄,快吃饭了,你去哪里”,倪匡想也不想,说“你们先吃,我回去把书放好,回来再吃”,旁人听了捧腹大笑。
插画良友-王司马、李志清
王司马
他是《明报》里面最英俊的男人,端正方圆,举止儒雅,说话和气,礼仪周到,他才华横溢,是金庸最看重的人之一。他为《金庸作品集》插画,可惜43岁时得骨癌,英年早逝。
金庸老先生悲痛莫名,流下了不舍眼泪,还负担起一切殓费,并亲临执绋。
李志清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金庸老先生的小说进军日本,特聘李志清插图。男女主角在他的线条下,表现得栩栩如生。但他和老生并不熟识,老先生对他称赞有加。
古灵精怪-王世瑜
王世瑜,阿乐,是金庸老先生最喜欢的人。六十年代已经在《明报》工作,他是金庸承认的两个徒弟之一。
他刚开始只是信差,后因做事勤快,脑子活络,能说会道,同时也是老先生的老乡。他很快由信差升为校对、助理编辑、编辑,最后金庸老先生更命为《华人夜报》总编辑。升职之快,在《明报》是史无前例。
财经专家林山木
金庸老先生相中了林山木的才能,鼓励他去英国学习,学成归来后立刻请他去了《明报晚报》做副总编辑,可见他的才学。
在那个时期林山木因为对股票行情的贴士十分准,有开设专门向股友提供贴士的信息,所以报纸销量大增。
他的准贴士都是从很多大户那里得到的消息,他用个人魅力吸引着很多大户愿意和他来往,酒足饭饱之后大户聊着自己的观点,他经过筛选后写成文章发表出来,大受好评。
他后来自己办报,成绩还还是不错的。
一代编辑胡菊人
年胡菊人上任《明报月刊》是临危授命,他视月刊为亲生儿子,事必躬亲,勤于编务。起初吃住都在编辑部,有时候工作到半夜,金庸老先生都劝他不要那么拼,他就是不听。
但在80年,对金庸老先生的月刊来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那就是胡菊人叛变,带着新一期的稿子到了他跟台湾报人傅朝枢一同创立的《中报》那。
为下一期书刊不开天窗,金庸老先生挑灯夜书,以一己之力,填补了空缺。
还曾暗中拉拢报社中编辑部的人,开价之高,好人才虽不为所动,但搞得当时《明报》军心颇为动摇。
金庸老先生事后并没有责怪菊人,还人前人后夸他是一个好编辑,他走后,月刊的销量一直下滑。
金庸老先生的朋友数不胜数,个个才华横溢,个性十足,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的只是平日里往来较多的。
五、爱好
金庸老先生尤其喜欢打沙蟹,下围棋。
他们都有沙蟹帮子的,老先生是高手,沉而稳。打沙蟹时,雪茄不断,查家大宅每月都有牌局,有时候兴起了一周一次。倪匡有一天沙蟹大败,很不开心,于是耍赖:“老查,下次不要叫我打了”。金老先生问他什么事情不开心呀,倪匡说,再打下去,私房钱都要输完了,说完长叹一口气。金老先生说道,输掉的钱要拿,我送你这部照相机怎么样。倪匡一看这相机值三四千,自己才输两千,立刻拿上,说谢谢谢谢,下次还叫我打。
老先生迷围棋,曾师从名家陈祖德,又拜九段高手聂卫平为师,在文化界里能与老先生对弈的人并不多,是业余中的拔尖高手。但以《龙虎斗京华》出名的武侠小说作者梁羽生不服,两人在《新晚报》时是同事,后移民至澳洲。两人从晚报开始,有机会就对弈,从晚报到澳洲梁家,争斗无数回,金老先生稍占优势,梁老先生逢人便说,没办法,他有名师指点,我自学成才。
看书写作是金庸老先生坚持毕生的事业,沙蟹围棋用来消遣娱乐的活动,他也能做到极致,他就是这样一个执着,坚韧的人。很值得我们后辈敬佩和学习。
还告诉你一个小秘密,金老先生是有严重口吃的,但是他说家乡话就不会。你相信吗?哈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