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朝一朝,鉴于明朝朱棣引兵入朝的终极大案,在清军入关之后,清朝的那些皇室宗亲都被做了另一项安排。
---限制活动区间。
这个活动范围大致限制在以如今故宫为中心的方圆60公里的地方。
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区间可以想干啥就干啥,但是不能出了限定的活动范围。
这是对于他们染指皇权、扰乱朝纲的一种政治警惕。
清朝早期的顶级王爷,大多出生同系宗族。
这些人的王朝初创时期仍旧兢兢业业,生活虽然丰润,但是在功业上丝毫不逊于普通人。
因为有更好的资源,他们的仕途之路往往也更加的顺畅,与我们日常认知的那些游手好闲的落寞清朝王爷相比,早期的清朝王爷仍旧兢兢业业,对于提升自己、捍卫皇权有着很强的责任心。
后来,到了雍正年间,有大量宗族王爷被极力推行行政的雍正皇帝罢黜,这些人只能赋闲在家。
那时候,清朝俸禄方面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宗室红利。
《户部则例》中记载着这样的官员俸禄明细:
清朝在京官员的俸禄,满汉都一律按品级发俸银与禄米。
一品官每年俸银一百八十两,
二品为一百五十五两,
三品为一百三十两,
四品为一百零五两,
五品为八十两,
六品为六十两,
七品为四十五两,
八品为四十两,
九品为三十一两五钱。
这些朝廷官员除此之外还有固定的“禄米”,但是地方上的同品级官员并不享受“禄米”,这个工资数额算不算高呢?
其实很低。
大多数的人几乎不够花。
而清朝的那些王爷们有着定额的王朝补贴,其年收入在1万两白银之上,这样的优渥条件给与了他们享受生活的更好理由。
而且,清王朝从雍正王朝开始,一直很抵触宗室一族染指朝纲,慢慢宗室子弟无心仕途,陷入日常玩乐的生活怪圈。
正因如此,当时在京片地区形成了大量的游手好闲的公子哥。
这位大哥,清末乱世中没钱花,掏掉了自己的祖坟
无事可做的日子里,他们最喜寻欢作乐,讲究排场。
早上: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听过清朝的王爷们早上喜欢“冲龙沟”的故事。
这件事情当时很多汉族的大臣都极其的鄙视,他们看不上这群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对于他们的这些所谓的貌似高雅称号自然也大多持着鄙夷态度。
所谓的“冲龙沟”其实就是冲洗牙齿。
而这些王爷们活脱脱将冲龙沟玩成了一项艺术活动。
冲洗牙齿的茶叶乃是云贵川一带的上等茶叶,这些茶叶是当地的茶农在露水时分所采摘,采摘下来的茶叶密封之后,八百里加紧火速送往京城,专供这些王爷。
茶叶泡水之后,王爷们只是轻轻的抿一口,然后就算是冲龙沟。
那些底层的丫环们则会偷偷将这些茶叶晒干打包,随后带出宫外出售,还能换得一笔不菲的收入。
上午:上午是王爷们遛鸟、斗蟋蟀、蛐蛐儿的好日子。
这些对于生活颇有仪式感的王爷们,在出门之前要专门让自己的贴身仆从通报旁边的王爷们,他们见面之后首先相互弯腰致礼,然后结伴而行。
例如:
四爷:哟!三爷,您这是嘛去呀?
三爷:嘿,我溜鸟去呀。
四爷:呦呵,您这鸟真漂亮啊!
三爷:呵!别提了,最近都瘦了不少呐!
四爷:嘿,那可真够您费心的。
这些人一天的安排,或行于闹市炫耀自家鸟儿,或在街市中心遛鸟、斗蟋蟀、蛐蛐为乐。
今天,北京城的一些老年人喜欢养鸟、盘核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清朝王爷们的影响,只不过现在的北京大爷们都是在退休之后发展出来的爱好,比起清朝的王爷们的游手好闲,还是差了一个级别。
晚上夜晚,可能是清朝王爷们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夜晚的主要项目就是雅间听曲儿,漫游京城胡同。
以前在《京华春梦录》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想形容这群王爷们最为合适。
士君子放浪于天地之外,乐山水,处尘嚣,固无往而不可适。然亦有醇酒妇人,声色中别寻天地者,则其抱怀奇兀,胸襟磊落,或亦借杯酒浇块垒耳。且夫妓人身世,多半飘零,同病之感,油然而生。怜之哀之,不觉情深焉。乃沉酣于绮丽粉华之场,翕然而乐,胸怀抑郁之蕴,随声色以俱消,缠绵悱恻,豪情中不无儿女之气也。然而酒阑灯炧,人静黄昏,恍怀身世,相怜同病,又不能不相对唏嘘者矣。
这些人是京城胡同的常客,更喜欢这种“沉酣于绮丽粉华之场,翕然而乐”的醉生梦死的场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