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广东年高考作文题正式公布。“作文题材料读来浅近平易,以围棋为例,说的是非常平实的道理。其实不仅学围棋是如此,凡进一学、入一行,彼此的道理都是贯通的。”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彭玉平认为,浅易的材料,不等于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关键是能否从浅易中、看出深远的问题。“每个人面对的生活总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不平凡的道理。所以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及格易而高分难。”
彭玉平分析道,材料虽然就围棋的本手、妙手和俗手展开分析,但“初学者”才是材料的根本之点。离开了这个根本,材料的意义就失去了大半。这里的“初学者”不是随意涉猎某一学之人,而是期待在某一学有所成就的人。换言之,这一学不是作为人生的一种消遣和调剂,而是作为人生的一种重要追求而言的。“如此才要求先有本手,这是一学之肇基,是通向高远的起点。这个‘初学者’必须是志存高远的人。”
彭玉平以成语“行稳致远”为例,进一步阐释。他说,“行稳”就是根基扎实之意,而根基关乎入门是否正大的问题。宋代诗论家严羽认为,一个有志于成就大诗人的人,要“立志须高,入门须正”,不能被中唐及以下的诗人所迷惑,要从汉魏盛唐诗人的优秀作品入手,这样的根基不仅稳健,而且可以生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妙手可遇不可求,除了需要有极为深厚的本手作为支撑,更期待灵光乍现的天赋才能。”彭玉平说,从渐悟可能导向顿悟,但并非渐悟一定能导向顿悟,“问一学、习一艺,还需要博采众长,涵养心性。可以有妙手之心,但不能有骄纵之意。”
彭玉平认为,初学者只有深刻地了解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循序渐进,才有可能成就自己。他进一步解释道,所谓“深刻”了解自己,就是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是否集中在自己追求的方向上,“没有天赋加持的领域,要臻于极高的境界,其实是艰难的,而没有兴趣的护持,要维持一种长期的努力,同样是艰难的。”
“道理永远是朴实的,了解自己才是困难的。做一个怎样的初学者,必须建立在全面深刻的自我剖析基础上。”彭玉平说,立志澄明,路径科学,辅之以勤奋和努力,才能期待本手之后的妙手。否则,“学”而不宜,其“初”即误,由此带来的很可能是一段痛苦的人生旅程。
版权声明
转载来源:南方日报
彭玉平点评高考作文从常识中看出不寻常的意义
(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彭玉平:
从常识中看出不寻常的意义
彭玉平老师
本手、妙手、俗手,人生三味如何落子无悔?
看到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卷在作文要求之下有“明确文体”四字,我不禁感慨丛生,终止了多年对“诗歌”文体的排斥,这是回归“语文”的重要表征之一,真是可喜可贺。
在语文的天地里,各种文体没有高下尊卑之分,一旦有了尊崇和排斥之意,语文也就显得不纯粹了。
懂围棋的人也许不多,但作文材料提供了对本手、妙手和俗手的解释。如此,对很多人来说,原本可能生疏的词汇,也就容易入心入理了。如此带有“常识”意义的话题,考生如果偏题就说不过去了。但作文的高境从来不在于论题和材料的高深,而在于从常识中看出不寻常的意义。所以此题既具人文关怀,也深藏期待之心。
材料的关键词除了“三手”之外,就是“初学者”三字。如果在“三手”之间循环论证,就失去了“初学者”这一根基了。但同时,如果停留在本手与初学者二者的关系,则文章的层次也显然单薄了。
我想起了宋末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夫学诗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这一节话语与材料可以直接对应的地方很多。具体来说,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的开始,都必须先立志,也就是你希望能达到的高度和境界。中唐及以下的诗歌,在整体气象上要略逊于汉魏盛唐。如果你有意成为诗仙诗圣,则向盛唐及此前的诗歌学习,才有可能臻于高境;否则,就愈趋愈下了。所以要首先界定“初学者”的初衷,是以游戏之心学,还是当做人生大业去学。志向不同,学的路径和方式自然就有差异。
2
要成就一学之高,入门须正。这个“正”即如围棋的“本手”,需要有丰富、扎实、切合一学之根本的功夫。切忌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未有根基未稳而能从容致远者。
3
创造是永恒的追求。懂得本手,只是入门;要棋高一招,还须妙手加持,才能笑傲群雄。妙手靠功力,也靠天赋,此非学而一定能,学者自身的妙悟能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棋圣、诗圣不可替代的地方。来学诗学棋的人该有多少,而能够走到最高处的能有几人?所以在打好根基、勤学苦练的基础上,如何涵养心性、贯通诸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不是每个人都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但期待“妙手”是成就“妙手”的前提之一。
俗手除了天赋不足,更在于根基未稳。所以初学者的立志是否高远、入门是否正大,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否则,就剩下摇摇摆摆、慌慌张张的人生了。
版权声明
来源:羊城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