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优势 >> 正文 >> 正文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十

来源:消遣 时间:2023/6/8
你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779521.html

从已经发生的结果推导原因,是怎么说都行的,如果你明白了这个真相,就能清晰地看清楚,大部分所谓的专家分析形同胡言乱语或者满是节奏。

——坤鹏论

由于塞拉西马柯不满讨论规则而消极地选择了被苏格拉底电晕、“驯服”。

年轻气盛、“历来勇猛顽强,坚韧不拔,在各种事情上都显得那样执着”的格老孔看出了个中端倪,他对苏格拉底说:“我觉得塞拉西马柯向你屈服得太快了,就像一条被你咒语迷倒的蛇,但我对你提出来的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论证还是不满意。”

格老孔准备接过塞拉西马柯的棒,继续和苏格拉底探讨正义与不正义的话题,这也使得此前的讨论变成了他与苏格拉底精彩辩论的开场白。

首先,格老孔说:“苏格拉底,你说在任何情况下正义都比不正义要好,绝无例外”,你这么说,是真心诚意想要说服我们,还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呢?

苏格拉底表示,他当然是真心诚意希望能使大家信服的。

可是,在格老孔看来,“你只是这样想,没有这样做”。

他为何这么说呢?

一、善分三种

格老孔先是讲了他对善的分类。

坤鹏论提醒大家注意,“善”的英文是good,是好,古希腊语的意思是:有好处,它们并没有像中文有一个专门的“善”的单词,因此为了更好地品味到其中含义,你可以将“善”换作“好”或“好事”来反复理解:

第一种善:“我们想得到它,却不意图享有它的后果,而只是为了它本身而喜爱它本身,比如:享乐和一切无害的消遣等,它们都不会在将来给我们留下什么不好的后果,你可以安心地拥有它们,也就拥有了快乐。”

第二种善:“之所以我们喜爱它不只为了它本身,还为了由于它产生的后果,比如:智慧、视力、健康,我想是两方面的原因一起使我们热爱它们的。”

第三种善:“体育锻炼、求医治病,还有挣钱的技艺,都属于这一类,做这些事情可以说是艰辛甚至是痛苦的,然而又是对我们有益的,我们授受它并不是由于喜欢它本身,而是为了得到报酬和其他随之而来的好处。”

不得不承认,格老孔对于善(好)的分类极为精辟,你我都可以思考一下,我们认为的好是否就涵盖于:

事物本身;

事物本身和事物的结果;

事物的结果。

另外,坤鹏论认为,我们还可以将事物本身换作与结果相对应的过程进行理解,也会品出更多涵义,也就是:

过程;

过程和结果;

结果。

很明显,好,是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往往不需要思考就脱口而出的词,每天不知多少遍地重复使用着它。

我们何曾像格老孔这般去分析这位熟悉的陌生人的定义和分类呢!

哲学始于惊讶。

但是哲学的惊讶并非源于新奇特,反而是对身边熟视无睹的惊讶。

比如:刚才说过的好;还有生活、死亡等。

黑格尔曾讲过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族人特别崇拜一个名叫“戈尔肖克”的东西。

他们相信它孕育着生命和智慧,就像源远流长的密西西比河和一泻千里的亚马孙河一样具有神奇的力量。

它是称量善恶的天平,是佑护人们幸福的万应符咒。

一旦拥有了这个叫做“戈尔肖克”的东西,就仿佛拥有了幸福美满的人生。

由于“戈尔肖克”实在重要,每一代智者都投入毕生精力,企图破译它的真谛。

他们的言论汇集成典籍,流布于民间,成为人们世代信守的金科玉律。

终于有一天,一个对此感到厌倦的人问道:“什么是‘戈尔肖克’?这个词究竟指什么?”

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下子惊醒了所有被“戈尔肖克”催眠的人。

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一向以为最熟悉的词竟然一无所知。

黑格尔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知与真知之间是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有着一段很长的距离。

熟知仅是表明我们看到了眼前事物的轮廓,但对其内涵却没有加以深思,因而并不是真知,真知则是这个事物的本质,不仅仅是表面那么简单。

黑格尔说:“熟知的东西之所以不是真正了解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

所以他将哲学当成一种辩证反思的活动。

所谓反思,就是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观念再重新思考一遍,以确定它们是不是确定无疑的。

好了,让继续我们回到今天的话题。

古人说,好,美也!

于是,这样一个等式就出现了:好=美=善,所以,我们会发现,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它们三个在很多时候是通用的,可以相互替代。

接着,格老孔问苏格拉底:“你看正义属于哪一种善?”

苏格拉底答道:“依我看,正义属于最美好的一种善,一个人要想快乐就必须爱正义,既由于它本身又由于它的后果。”

也就是,在他看来,正义属于第二种善,并认定这种类型的善是最美好的善。

但是,格老孔却说:“大众可不这样想,他们把它算成要吃苦的那一种,人们之所以追求它,想要得到的是它的名利或迫于舆论的压力,至于正义本身,人们躲还来不及呢。”

显然,与苏格拉底的观点不同,格老孔代表大众将正义归为了第三种善。

苏格拉底也看出来这其实不仅是一般人的想法,也是塞拉西马柯的观点——“塞拉西马柯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才贬低正义而歌颂不正义”。

二、格老孔给出自己的论证提纲

接着,格老孔继续表达了他对苏格拉底关于正义和不正义论证的不满意。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他不过只是嘴上说真心诚意地说服大家,实际并没有这样做。

他认为真诚的论证应该是,“我想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它们各自在灵魂中有什么潜在的作用和影响”,“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报酬和后果就暂且不论”。

他这番话的意思是,先讨论清楚正义和不正义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接着再讨论它们的作用和影响,而它们的后果先不着急说。

不难发现,这其实是苏格拉底在第一卷结尾部分所说的复述而已。

格老孔继续说道:“如果你同意,我们就这样做,我想要更新塞拉西马柯的论证。”

他准备从以下几点做与塞拉西马柯结论一样的论证:

第一,说一说人们对正义的本质和起源的看法;

第二,指出所有实施正义的人在这样做的时候都犹豫不决,他们并不视之为必要的,也不把它视为善;

第三,他们这样的做法似乎有些道理,因为不正义之人的日子过得确实比正义的人要好得多。

格老孔说,虽然他自己不相信以上这种看法,但是“我满耳听到的尽是塞拉西马柯式的论证,其他人的类似论证也多得数不清”。

“我希望有人为正义说好话,证明正义比不正义好,但我至今为止还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论述”,所以他对苏格拉底提出了希望,希望对方发表一篇实事求是的“对正义的行为和正义本身的颂辞”。

格老孔还表示自己这是抛砖引玉,完全是为了激发苏格拉底——“我要用最大的热忱赞美不正义的生活,为你树立一个榜样,让你可以接着我的话头批评不正义和赞扬正义,这样我就能听到自己所希望听到的东西了。”

前面一再拦着不让塞拉西马柯用他最擅长的演讲,到了格老孔这里却连个不字都不说,不得不让人觉得苏格拉底或柏拉图双重标准,有失公平。

也或者是担心塞拉西马柯的演讲太具杀伤力,毕竟他的功力,特别是调动听众情感方面,曾被苏格拉底评价为无人能敌,而“在进行诽谤和破除诽谤方面无人能胜过他,无论谣言来自何方”,此话可以理解为通过话语就能轻松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三、正义的本质和起源

“好多人会说,从正义的本质来看,做不正义的事会得到好处,遭受不正义的待遇是坏的。”

“但是,遭受不正义所得到的坏远远超过干不正义的事所得到的好处。”

“因此,当人们在交往中都干过不正义的事,也都受到过不正义的待遇,两种味道都尝到以后,那些没有力量逃避被伤害的人,就觉得最好还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相互订立一个契约:既不要行不正义之事,又不要受不正义之害。”

“他们把守法践约称之为合法、正义。”

“这就是人们之间立法和立约的开端——一种在最坏与最好之间的折中。”

“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惩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坏事的伤害而又无能为力。”

“人们说,既然正义是两者之折中,它之所以为大家所接受和赞成,就不是因为它本身真正善,而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力量去干不正义的事”,所以虚伪地将其誉为一件体面的事。

“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别人订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除非他疯了。”

“他们说,正义和本质和起源就是这样。”

也就是说,正义是实法践约。

什么法什么约?

这法、这约就是没有能力干不正义的事的人为了避免自己被伤害、为了自己的安全,而相互订立的折中的一种社会契约。

很明显,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就是塞拉西马柯前面提到的:“人们之所以谴责不正义不是怕做不正义的事,而是怕吃不正义的亏”,而且这里将“人们”明确到了“没有力量逃避被伤害的人”。

而且,格老孔持这样的观点并非胡编乱造,空穴来风,比如:道德的英语是Morality,它源于拉丁语Mores,而Mores的意思就是风俗和习惯,简称习俗,可见在西方古人看来,道德是由习俗决定的。

这部分的观点还可以用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毛姆的一句话来总结:“是与非只是两个词,行为准则不过是人们为保护各自的利益而形成的一种习俗而已。”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