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害怕和别人不一样。他们担心,不一样就会让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别人的孩子。
其实,我说得直白一点,这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体现。正常来说,应该在未成年之前就克服掉这种心理了。
我们长得和别人不一样,出生在不同的家庭,自然就应该不一样。
不过和别人一样的感觉确实很好。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会穿和堂哥一样的新年衣服。他们买了什么,我就让我妈一定要买什么。因为在我眼中,他们的选择是最好的。那时,我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还很执拗。
上了小学,会和同学一起去上厕所,哪怕不尿急,也要假装有尿。如果我急,他们不急,叫他们一起去却被拒绝的话,我会感觉很失落。三年级我的同桌是两个女生,这让我觉得很不自在,因为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和两个女孩子坐。
我觉得和别人不一样,就是不行的。所以六年级看到别人抽烟,我也想要融入其中,偷了我爸一根烟,在大家面前点起来抽了两口。我认为,这样就是他们的一员了。
这大概是因为我小时候长得瘦小,缺乏自信,内向,所以有寻找保护、隐藏发育的心理。等到上了高中,我离开家乡小镇,不得不慢慢适应靠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那时我胆子真的小,高一还被人拦路抢劫过一次。不过也是这样,慢慢内心变得强大起来了。我可以一个人去做很多事情,去食堂吃饭,去跑步,去晚自习,去网吧,开始把控自己的生活节奏了。
上了大学就锻炼的就更多了,我一个人在清冷的马路慢跑,一个人洗宿舍的厕所,一个人在走廊读《新概念英语3》,自学编程,做了很多很多同学不做的事情。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非常习惯做和别人不同的事情了。
正常的成年人,顺利长大,都必须经过这么个过程。但是可能有些人没有,几十岁了都还要拉人作伴,没有伴心里就没底。
这个不良心态,严重地影响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战略决策,六神无主,被各种虚邪贼风吹得摇摆不定。
别人孩子上英语早教,自己家没必要一样,是吧?牡丹和海棠,各有特色。你上英语早教,说明就压缩了母语早教的空间,点的天赋不一样,谈不上谁好谁坏。
如果按照现在的鸡娃风气,英语、编程、画画、书法、体育、舞蹈、音乐可能都得点一些天赋。这样的孩子,肯定出不了精品,啥都会一点,但是没有持续投入,啥都不能精通。这不是钱和时间的问题,而是耽误孩子,培养一大批没有特色的流水线产品。
按我的看法,才艺别人随便学,书法也好、舞蹈也好、画画也好,咱不羡慕。因为最后他们就是普通孩子,一般当个学校老师,谈不上出色。咱就把课业学好,考个好大学,以后有个不错的工作,去音乐厅看表演,去画廊欣赏画作。
艺术说着好听,实际上就是娱乐消遣的事情,可有可无。有地位有财富有事业,有余闲才有娱乐消遣的机会。所以,我认为绝大多数跟风的事情,都没有多大意义。
完全没必要因为和别人不一样,而自惭形秽。只有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才会害怕。
要是因为你不一样而排挤、嘲笑你的人,就更不需要理会。一个小人,有什么好亲近的,远离都还来不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比而不周。
和别人不一样,才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力。特别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泛滥的社会,坚守自己的独特,才能让你不至于随波逐流。
需要花钱消费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这个社会鼓励你和别人一样,就是鼓励你消费。而不一样的东西,都是需要思考的。
当跟屁虫,虽然轻松,但是没有出路。所以别害怕,要敢于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