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纳》是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写成于年的,是以单个人的成长与生活走向为脉络展开,描述了一个在密苏里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的学者的一生。它告诉了什么是有生命的生活状态,一辈子向着所爱的东西或者所想要的方向拼尽全力,得不到虽憾不悔,得到了便是一生所幸。
斯通纳主人公斯通纳是农民的儿子,从未有过上大学读书的念头,直到父亲以学习更好的知识可以提高农作物产率为由,把他送入城里大学的农学院接受学习。但在一次文学课中,斯通纳偶然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从此他似乎变得有生命起来,梦想与热爱就是他生命的状态,在文学与书籍之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真正地活着,并终其一生都在这个方向上固执地活着,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文中这样写道:“阳光从窗户里斜照进来,落在同学们的脸上,所以感觉光明好像是从他们自身散发出来,迎着一片黑暗释放出去;一个同学眨巴着眼睛,一道浅浅的暗影落在面颊的一侧,上面的汗毛被阳光照得清清楚楚。”他的自我意识已觉醒,找到了可以一辈子坚持的方向。
斯通纳斯通纳似乎没有做成过一件像样的事情,他非常热爱文学,却终身只是个助理教授的级别,也没有任何一本被世人称道的著作,没有任何学生和老师在他死后提起他时会流下眼泪。斯通纳似乎终身都在逃避,逃避种种生活的难题,每当逃避时他都会投身于他的文学之中,将他的文学热爱当作生活的避风港。但是我敬佩他,因为他选择了他所爱的东西,拥抱过他所爱的东西,并最终知道了那些他爱的东西的真正模样。与喜欢的东西过一辈子,哪怕因为它备受折磨,那都是一种幸福的活法。而现实却是,有许多人并非像斯通纳一样幸运,能够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方向所在。
正直与纯洁都是斯通纳曾梦想过的东西,所以当沃尔克——书中这样写道:一个瘸腿的、无才华的、偏激的、无知识的年轻人想从他的研讨课中得到一个合格的分数,为了能继续留在系里学习乃至工作时,但斯通纳展示了他固执的一面。说到“对他来说,要是当上教师,那将是一场——灾难。”为这件事,他得罪了劳曼克思——他未来的新系主任,并为此付出代价。斯通纳的代价是,他被剥夺了他最喜欢教的课程,他用来写书钻研和陪伴家人的时间被零散的课表割得细碎不堪,却从未得到过符合其能力的应得的嘉奖与晋升。
斯通纳三部曲随后的斯通纳迎来了人生的低谷,情人凯瑟琳离开后,他继续忍受着暴戾的、精神分裂的妻子,忍受她用她扭曲的人生观与教育方式歪曲他的女儿的生活。可以说斯通纳活着是因为他的梦想,而死亡也是由于他的梦想,他始终保有教书与从事文学研究的欲望,在延迟两年退休的这个问题上,让他妥协的并非是劳曼克思,剥夺他人生的最终力量不来源于外界,而来源于死亡,只来源于死亡。他这一生看似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有了。
在生命终结之前,一切似乎都释然了,斯通纳似乎又找回了那个曾经的自己:“他想当一名教师,他成了教师。但他知道,他永远知道,人生的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个冷漠的人。他曾梦想过某种正直,某种绝对的纯洁。他寻找过妥协和无关紧要的攻击性消遣。它曾想象过智慧,在漫长的岁月尽头,他找到了无知。还有什么呢?他想,还有什么呢?他还期望什么呢?他问自己。”
“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