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扑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游戏活动,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此。
打扑克不仅是一种消遣活动和娱乐方式,而且他和各种游戏活动一样,能起到增进人际交往,活跃大脑功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培养健康情绪的作用。扑克牌价廉物美,携带方便,牌面易认,不限人数,不挑场地,玩法多样,老少皆宜,因此他是最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的一种娱乐工具。
网络图片,与文章无关我一向认为,玩牌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下象棋一样,要取胜需要运筹帷幄,慎思极虑。通过玩牌,孩子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记忆力、抗挫折能力等,无不得到锻炼。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赋予扑克牌“数学教具”的功能。通过游戏,孩子从认识数字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轻松快乐中就完成了数学的启蒙教育。
说起打扑克,我们脑子里首先会想到怎样的场面?夏日闷热的夜里,昏黄的路灯下,一群老爷们光着膀子,摇着蒲扇,叼着烟卷围坐成一圈,吆三喝四的甩着纸牌,边上是一群“观牌纷语”的围观者。
如果换做一群孩子,如此围坐在一起,会立刻引来一片喝斥声。在父母的眼里,扑克要么和赌博联系在一起,要么和无所事事、消磨时间联系在一起,而孩子第一不能和赌博沾边,第二不应该无所事事,所以打牌就和孩子没有一点关系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玩扑克等于不学好,所以让孩子远离扑克。
可是我想说,第一,玩扑克和赌博是不是有联系,要看扑克是不是用来做赌具,玩的过程中是不是带赌注。若说赌博,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来做赌具,拿两只铅笔,猜哪只手里的铅笔长,猜对赢钱,猜错掏钱,那铅笔就是赌具,是不是从此就不让孩子用铅笔了?所以不能单对扑克抱有偏见,第二,孩子怎么就不可以无所事事呢?成人工作累了还要消遣,打麻将、下象棋,或者跳舞、听歌、郊游,孩子学习累了,就不可以“无所事事”一会儿?孩子就不需要有消遣吗?
扑克也是双刃剑,如果一味的沉迷扑克游戏,或者参与赌博,那它就有害;如果利用它消遣娱乐,适当地玩玩,就是有益的。就像菜刀,在厨房是为我们所用的厨房用具,如果用它砍人,那它就是凶器了。
而且扑克牌里还含有丰富的数学、天文、历法等知识,如扑克牌每组有13个,减去A就是一年的月份,加上A就是闰月,有四组,分别代表4个季节,52张牌(不包括大王,小王)代表1年有52个星期,多出两天正好是大王小王。
所以作为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玩扑克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