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人生有累,读书解忧

来源:消遣 时间:2022/11/3

小时候爱看漫画书。犹记得小学旁边有一家书店,押上5元钱,租一本漫画书,只收五毛钱的租金。店里独有的纸墨香至今难忘,书架上五彩斑斓的书籍让人眼花缭乱。书店人气很好,很多小学生都是老顾客了。我经常在中午放学的时间光顾那里,《犬夜叉》《蜡笔小新》便是在那家书店里发掘的。还有很多其他漫画,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一套冷门漫画书,内容相当不错,可惜忘了书名,大概是神灯魔法一类的题材,多少年后想翻出来回味一番,几经搜索,终无所获,甚是遗憾。

还有一套《寄生兽》,我对之有特别的感情,因为被这套漫画“坑”过。那时候,父母禁止我看漫画书。中午放学租到的漫画,我不敢放到书包里带回家,怕被翻出来,免不了挨一顿揍,遂灵机一动,想到自家公寓楼梯拐角处,有一个大花坛,把漫画书藏到花坛后面,极其隐蔽,下午上学时再找出来带到学校,当真神不知鬼不觉。如此“暗度陈仓”一阵子,平安无事,我以为万无一失。孰料父母早识破我的小把戏。每次趁我午睡,都会悄悄溜出去,找出我藏的漫画,检查一翻,再放回去。

父母对我私藏漫画的行为,一直睁只眼闭只眼,直到有一次,决定抓我一个现行。那天下午出家门,我照例取出藏起来的漫画。父母突然从门后冲出来,抢过漫画,不紧不慢地翻到后面,示意我看。我早就傻眼了。那本漫画是《寄生兽》第九卷,后面有几大张男女主人公“相亲相爱”的画面,十分少儿不宜。其实那几页我看过的,之所以傻眼是万万没想到父母居然找到我的窝藏点。我只能大哭,用哭来掩饰自己的慌张。事实证明,孩童的泪水确实瓦解了他们的心理防线,只让我还书了事。

看书啊,有时候就是这么紧张刺激。

上了高中,看小说和打篮球成为我最大的课余消遣。有一阵子,父母又禁止我打篮球,导致我每次打完球,都要等身上、衣服的汗渍干透了才敢回家。如此数天过去,我身上的味道可想而知,被女同桌嫌弃得不得了,加上学业压力渐重,便很少打篮球了。最终,我将越来越多的精力用来看小说。去书店租书,诸如《卫斯理》系列、古龙、黄易之类,几天看完一本。那家店门面很小,一个狭长的房间里,三面书架摆着满满的书。至今还记得,进门右手边的书架上,全是用统一的黑色封皮装订的书,每一本都相当厚,书脊上用统一的白色字体写着书名,而且奇特的是,这些书都没有标注作者,十分神秘。一开始,我对这些黑书全无兴趣,无名小卒的小说有什么好看的?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手抽出一本翻了翻,立即被吸引住了。那是我看的第一本网络小说,叫《躲艳记》,讲述一个异性缘爆棚的男主角,如何摆脱无数美女疯狂追求的故事。整整三大本,我看了一本半,后面实在看不下去,弃了。至此,我开始拼命看网络小说。

千禧年初的网络小说,无论质量好坏,似乎不写一些露骨的桥段,内容便无以为继。犹记得,我鬼头鬼脑地在书架前徘徊,专找一类书名烂俗的小说,抽出一本《魔海孽情》,熟练地翻到某一部分,读着百看不厌的“温馨”内容,犹豫着要不要租,掂量着被家里人发现后的惩罚力度,完全忽视了店主老奶奶看着我,露出的意味深长的笑容。

后来家里买了一部学习机,我发现可以下载电子书看,大喜过望,时时刻刻学习机不离手,甚至走在路上,坐着公交,骑着自行车都要看。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毕业,换了一台三星智能手机才终止。

毕业后的一段时间,我陷入迷茫,只能一边找工作,一边投入到无穷无尽的单机游戏中,麻木度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翻出南怀瑾先生的《孟子旁通》和《老子他说》的合集——这是舍友的毕业赠礼。随意翻了几页,极其有趣,就此欲罢不能,全部读完,又顺手下载了大师的其他著作,基本上通读一遍。后来从各种渠道得知,部分人对南怀瑾先生的著作颇有非议。我认为,能将艰深的国学经典解析得生动有趣,充满正能量,已经功德无量。而南怀瑾先生的著作仿佛一把利剑,刺破我心里的迷雾,为我的精神扎下根基,助我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的人生。

如今已不太读网络小说,反正什么有趣读什么,也希望读一些有深度的东西。譬如前一阵读完的《惶然录》,文字精致,思想变换万千,就像钻石折射出来的七彩光芒。其实,看这一类的书需要消耗元气,读完快则一天,慢则无法计算,类似完成一项任务,全凭自己是否勤奋。所以,我经常撂下正在读的书,去玩游戏,或者追剧,这段阅读空白可达数周,甚至数月。

然而人生有累,阅读解乏。每逢糟心事,读书始终是最好的排解压力的良方。那种因阅读而获得的充实感,是纯粹的感官娱乐所无法给予的。有时候,我会想象:如果每天能抽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安静地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摸爬滚打的时间越长,我便越珍惜这个想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