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介绍 >> 正文 >> 正文

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无上权力背后,是一个

来源:消遣 时间:2023/4/5

“如果我能活到二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这是一个女人的豪言壮语。但人们都相信这会是事实,如果她能活到二百岁的话。

她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性君主。在俄国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在能力还是成就上,她与彼得大帝都令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年里的其他十四位沙皇和女皇无法企及。就连我国一代伟人毛泽东都对她推崇备至,甚至认为中国也应该出一位这样划时代的人物。

可是,18世纪的欧洲,是男权社会的天下。她是怎样从一位德意志的没落贵族公主,成长为俄国女皇的呢?从十四岁到俄国,再到三十三岁统治国家,这近二十年时间,她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作为女皇的她又有什么样的苦恼呢?

这一切的答案,都在一本豆瓣评分8.5的书中。这本名为《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传记书记录了传奇女皇的一生。

该书作者迈锡曾任美国作家协会主席一职,是研究欧洲史的权威专家。他通过研究不为人知或难以获取的资料,比如书中引用的大量信件和叶卡捷琳娜用法文撰写的《回忆录》。迈锡耗时八年才完成了这部引起轰动的人物传记。

该书一经出版,就被各大媒体争相推荐,更是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十大好书之一。之前写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书有不少,为什么独独这本受到如此追捧呢?

之前的书都聚焦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丰功伟绩,却很少有人描写女皇的个人生活。她的痛苦和她在走向皇位道路上的隐忍和付出都被弱化了。这本书虽不乏作者的个人视角,但总体而言还是客观刻画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女人,而不只是站在权力巅峰的巨人。

缺乏母爱的苏菲亚

叶卡捷琳娜并非俄国人,名为索菲亚的她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德意志贵族家庭。索菲亚的父母是老夫少妻的组合,两人年龄差达到了二十七岁。她的母亲约翰娜十六岁就生下了她。由于少年生女,加之生产时难产,约翰娜从一开始就对索菲亚没有表现出母爱。既不爱抚女儿,也不抱着她,甚至不曾照看过女儿的摇篮。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约翰娜骨子里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这点在索菲亚的弟弟威廉出生后,表露无遗。约翰娜溺爱威廉,像着了魔一样地宠着威廉,把不曾给女儿的母爱一股脑地倾注在儿子身上。可怜的索菲亚只能看着母爱,却感受不到,因为母爱只有比她小十八个月的弟弟才有资格享受,她无可奈何。

纵然母亲的偏心与弟弟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索菲亚还是不能遏制自已对弟弟的恨意。她认为是弟弟夺走了本属于她的那份母爱。即使弟弟早夭,四十年后,已成为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索菲亚,在回忆录中依然流露出对弟弟的愤恨:

母亲丝毫没有注意过我。一年半后,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她将这个孩子视若掌上明珠。我忍受着这一切,却经常遭到不公的怒斥。我无法理解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索菲亚始终对母亲毕恭毕敬,希望用自己的顺从得到母亲的认可。但约翰娜认为自己的女儿太独立,而且品行傲慢。虽然索菲亚一再用恭顺掩饰着内心的骄傲,却总是得到母亲的贬低。

缺乏母爱是叶卡捷琳娜一生之痛,也给她以后的人生带来了太多的影响。由于不曾拥有过母爱,她不知如何与儿子保罗相处,母子关系并不亲密。

即便贵为女皇,叶卡捷琳娜也始终在谋求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晴,正如弟弟从母亲那里得到,而她却不曾得到过的温暖一样。

痛苦的婚姻生活

索菲亚被时任俄国女皇的伊丽莎白看中,想把她嫁给自己的外甥彼得。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彼得是伊丽莎白女皇的继承人,未来的沙皇,嫁给他,日后就是皇后。

但在成为女皇之前,索菲亚的日子一直都不怎么好过。初到俄国,要嫁给彼得,索菲亚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信俄罗斯东正教,更名为叶卡捷琳娜。而且为了融入俄国,她半夜就爬起床学习俄语,把自己累得高烧,患了肺炎。

身体上的病痛终会痊愈,可是叶卡捷琳娜的婚姻生活无比沉闷痛苦。丈夫彼得虽贵为俄罗斯帝国大公,可为人幼稚、头脑简单,而且不学无术。两人思想上差距巨大,无法交流,从二人的娱乐消遣方面可见一斑。叶卡捷琳娜喜欢阅读、学习知识,而彼得喜欢摆军队模型、玩扑克牌。最让叶卡捷琳娜不理解的是,彼得身为俄国大公,居然不学习说俄语,依然我行我素。

伊丽莎白女皇派人严密监视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的生活,就连他们给人写的信都必须先由女皇过目。女皇派人监视他们的原因也是出于对继承人的考量。千辛万苦登上女皇宝座的伊丽莎白没有子嗣,唯有彼得这么一个外甥,她希望彼得尽快有孩子,这才意味着帝国后继有人。

可现实令伊丽莎白大失所望。由于彼得的身体原因,是无法生出孩子的。伊丽莎白并没有放弃,她将主意打到了叶卡捷琳娜身上。她深知叶卡捷琳娜对和彼得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且一位青年才俊在猛烈追求叶卡捷琳娜。于是,女皇默许的叶卡捷琳娜和萨尔蒂科夫的感情,命令他们生出了帝国的继承人——保罗。

叶卡捷琳娜为人高傲,尽管她努力忍耐痛苦的婚姻,但女皇的这种做法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耻辱。保罗出世后的前几个月,伊丽莎白自己抚养保罗,根本不允许叶卡捷琳娜靠近自己的孩子。几个月的母子分离扭曲了叶卡捷琳娜对保罗的情感,叶卡捷琳娜始终没能体会到,也无法表示出对保罗的母爱。

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彼得登基,成为皇后的叶卡捷琳娜日子更为悲惨。因为彼得宠幸情妇沃伦佐娃,对叶卡捷琳娜肆意羞辱,甚至声称要废后,将叶卡捷琳娜赶到修道院去生活。

对自己的处境审视得很清楚的叶卡捷琳娜,不得不极力忍耐,静观丈夫的动向。最终,抓住机会的她将失去民心的丈夫赶下台,自己登基为女皇。

权力下的感情

对叶卡捷琳娜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除了丈夫彼得外,女皇一生的男宠不少。在她还是女大公的时候,与萨尔蒂科夫的交往是公开的秘密。在儿子保罗出世后,这位青年才俊远走他乡,女大公品尝到了被人抛弃的痛苦。

波尼亚托夫斯基取代了萨尔蒂科夫的位置,给女大公在丈夫那得不到的温暖。他是真正爱女皇的人,爱了她一辈子。可就算两人有一个女儿,女皇为了帝国的未来,不得不让他当上波兰国王,巩固自己的统治。

奥洛夫帮助女皇登上帝位,是有功之臣。可他为人实在是粗俗不堪,是一个没文化的武将,当女皇在政务上遇见难题时,他无法帮她排忧解难。不但不能为女皇分担,有时还会给女皇找麻烦。

说到女皇一生最重要的男人,非波将金莫属。波将金文韬武略,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可以说是女皇的爱人,也是她的伙伴,几乎满足了女皇一切爱与被爱的愿望。

在相恋的十五年里,二人彼此的忠诚和深情不容否认。可惜,与权力交织在一起的感情并不纯粹。女皇担心波将金权力太大,野心过大,时有提防。而有关权利的问题始终令波将金寝食难安,他一直对权力充满了渴望,权力又总是唾手可得。所以二人时有争吵,相安无事的日子并不多。

最后,叶卡捷琳娜和波将金决定退回到最初的位置,和平分手。此后,虽然女皇身边陆续又有了一些新情人。但那些人都是作为讨好女皇的“男宠“存在的,再也没有波将金和女皇那般的真挚情谊。

叶卡捷琳娜与这些情人的感情纠葛源自对自己逝去青春的追求。为了挽留住青春,她试图通过年轻男子的爱来证明她的存在,即使明知有些是虚情假意,但她还是愿意用手中的权力去维系这种并不牢靠的感情。

所幸,这种种的痛苦没有造成悲剧,而是成就了一位前无古人的伟大女皇。她随和友善,她交友广泛,她以工作为乐,她热爱艺术。她就像太阳一样,掩盖住自己的悲伤和苦痛,用热情和光芒,努力为当时的俄国臣民创造幸福、自由和繁荣的生活,将俄国带入了一个辉煌而鼎盛的时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