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轻浊凤凰网读书
最近热播的韩剧《我的解放日志》昨晚迎来了它的大结局。它一播出,便超过《爱,死亡和机器人》与《风骚律师》的最新季,成为豆瓣“全球口碑剧集榜”第一名。
韩剧观众的圈子原本是相对固定的,喜欢的人一部接一部地刷,不喜欢的人对韩剧的定义,或许还停留在“车祸、癌症、治不好”的早年状态之中。事实上,随着近年韩剧的风格变得愈发向日剧靠近,它所涉猎的领域不再仅仅是空中楼阁般的爱情故事,而转向了对很多现实问题的观察。
《我的解放日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类型化严重的韩剧领域中,它显得相当另类而特别。比如,男主角具先生在长达一小时的第一集中,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它是一部温情风格的剧,女主角一家五口人,却显得冷漠又疏离,在路上遇见,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
但同时,又有许多人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共情。豆瓣的一条热评这样写道:我的灵魂瞒着我出演了这部戏。这是怎么做到的?秘诀就在于,它找到了一个所有都市人共通的困惑:生活如此令人厌倦,要怎么做才能获得解放?
“想要挣脱一切”
对于主人公一家来说,生活中最大的烦恼,就是上班通勤的问题。姐姐、二哥和妹妹三人都在首尔上班,他们每天需要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先坐地铁,再赶公交,才能回到远郊农村的家里。与首尔相比,他们居住的村子,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原生态环境。父亲务农的同时,还要经营一家做水槽的小工厂,因为忙不过来,家里请了一个帮手,一个整日借酒消愁、沉默寡言的神秘男子,具先生。
片子一开始,导演就在极力为所有的人物营造同一种氛围。那是一种无聊、乏力,乃至充满倦意的日常生活氛围。片中用了大量的场景来塑造这样的感觉。比如在挤满人的电梯里,盯着楼层数字的时刻;下班后卸下表情,神色木然地走在人潮里的时刻;地铁开到郊区,驶出地面,倚靠在门上看夕阳的时刻。这种无聊且充满倦意的氛围,是构成上班族生活困境的共同土壤。兄妹三人所代表的各自不同的困境也由此而滋生,有关解放的需求也开始出现。
作为女主角的妹妹廉美贞
解放是这部剧最核心的概念,它来自于妹妹成立的同好会。妹妹的公司有一个规定,所有成员都必须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至少一个同好会,以此来拉近同事关系。对不喜欢社交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噩梦。
想想现实生活中,多少社恐被公司里的团建、年会逼疯,妹妹面对同好会时,大概就是这样的心情。妹妹和另外两个也没有参加同好会的同事一直都在被催促入会,他们不堪其扰,所以干脆自己成立了一个,名字就叫“解放同好会”。
“解放同好会”三名初始会员
“我想要解放自己,挣脱人,挣脱一切。”这是他们成立的宗旨,但当管理同好会的同事问他们,你们具体是干些什么时,他们却沉默了。“不做什么,就是解放。”他们说道。
后来,他们逐渐给自己定下任务,不必面对面地坐在一起,用最舒服的方式倾诉自己、倾听别人。写自己的解放日志。这个同好会的目标是,要幸福起来,为了更坦诚地面对我们的人生。他们订立了三条规则:
一,不假装幸福。
二,不假装不幸。
三,诚实以对。
还有一个附加规则:不给予建议,不给予安慰。
“解放同好会”会规
这几乎就是在渴求一个人最大的真诚,真诚地拥抱自我、真诚地面对他人。而真诚,在都市,在职场的人与人之间,恐怕是最最少见且困难的东西吧。
在剧中获得解放的人,当然不只是参加同好会的三人而已,事实上,解放的意义蔓延到了剧中的大多数人身上。
“哪有什么梦想”
二哥昌熙的困境是名利。他在一家连锁便利店的总部上班,平时除了在办公室上班,还要去他管辖的便利店里帮忙,和店长们搞好关系。
刚出场不久时,二哥给人的印象其实有点负面。他以女朋友半夜和别的男生聊天为理由,把女朋友甩了。后来和朋友喝酒时坦言,其实是因为觉得自己给不了对方想要的生活,不如早点分手,别拖累对方,让她去找更好的男人。公司的一个女同事对二哥有好感,朋友问起时,他说:那个女生一看就是想要尽快结婚,过上家庭主妇生活的人,我又买不起房和车,满足不了她的心愿,不如断了念想。
二哥身上有着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男性身上的所有特点:好面子、总是把社会规则挂在嘴边、觉得自己应该担起男人的责任,却又因为经济状况而自卑。
二哥廉昌熙,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有一次,一个便利店的店长年纪大了,钱也挣够了,准备把店出掉。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只要出三亿韩元(约万人民币)的本金,每个月能净挣一千万韩元(约5.4万人民币),不到三年就能回本。二哥想盘下这个生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但他心里也知道,不敢冒险的父母绝对不可能卖掉房子和地,来给他出这笔本金。
最后店面被他邻座的女同事的父亲拿下了。这个女同事是个非常嘴碎,人缘极差的人,公司里的人都不喜欢她,坐在她旁边的二哥尤其讨厌她。但他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唯一转变命运的机会被抢走,还要忍受这个同事的喋喋不休,和她父亲,也就是新晋店长的刁难。
那天下班后,二哥对朋友抱怨这位女同事,说:“我会努力去爱上她。因为我爱的人都过得不好,讨厌的人却越活越好,所以我会努力去爱上她。”这当然是一句气话,但也能反应出二哥心中的无奈。
一般来说,物质欲望极强的人,内心总是充满愤恨的,失意时嘴里骂着人生的不公平和有钱人的坏,一旦得势,反而会成为嘴脸最丑陋的人。二哥却并非如此。
后来,二哥偶然开上了朋友借他的劳斯莱斯,却整个人变得平和下来。对于邻座女同事的刁难,他反而觉得完全可以忍受了。他也并没有如想象中的开着车到处炫耀,反而是自己开着车去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呆着。
拥有劳斯莱斯后的二哥,独自去看夕阳
二哥其实是一个内心没有真正渴望的人。当父亲问他对未来有什么规划的时候,他回答:
“就好好过呗,还能有什么计划。”
“我最讨厌人们问小孩你的梦想是什么。哪有什么梦想,都是按高考分走的。”
因为不知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环顾四周,看到大家都在追求名利,追求成功,所以也就跟着一起追求了。但那终究是没有什么内在驱动力的。
现实的生活中,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如此,而且随着社会氛围的变化,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既无法躺平做废柴,对奋斗也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心中既无法充满希望,也并不真的绝望,只能把自己倒进社会早已为我们造好的模具里,把自己塑成一个标准,但缺乏个性的样子。
这样的人,获得解放的方式,是认清自己。在最开始,二哥和朋友喝酒时,始终声称自己想挣钱,想出人头地。后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目标,且渐渐地接受了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再后来,他甚至直接辞职不干,准备休息一阵子。
一个没有目标,只想活着就行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不对的,他可能不会做成什么大事,却可以过得幸福。但这样这样的人错误地认知自己,以为自己也想追求那些名利,那样才会过得拧巴又痛苦。
被异化的爱情
大姐琦贞的困境是亲密关系。她是一个非常渴望爱情的人。如果问她“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你怎么选”,大姐一定会坚定不移地选择她爱的人。
这样的人反而是很难获得爱情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那些把爱情当作消遣,而非神圣的必需品的人,反而更容易在爱情里驾轻就熟。就像大姐的同事们。
大姐廉琦贞,渴望遇到真爱
她的一位上司是一个海王,和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女同事都谈过恋爱,而他勾搭新对象的方法,就是送对方彩票。这在大姐的公司里是个公开的秘密。然而,大姐从没收到过他的彩票。当她去询问为何跳过自己时,海王向她讲述了自己心里那一套非常成熟,自成体系的爱情观。
从喜欢的类型,到恋爱的方式,海王都有着一套自己琢磨出来的完整观念。大姐当然不是他的菜,但从那之后,大姐开始经常和海王交流自己的感情问题。
在亲密关系这个领域中,专家一般的海王,就像是一种“工业文明”。目标精准,方法成熟而完整,虽然单一,但总是有效,再用厚厚的理性包裹起一点感性,在他的手中,爱情成了一项高效又便捷产业,虽然可替换性很强,但总能给他带来一定量的愉悦,还不至于伤神费力。能满足情感需求,又不需要付出太多,这似乎是都市人最理想的爱情模式了。
而与之相对,大姐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原始又本能。在和海王的交流中,她说自己几乎没有一步步喜欢上一个人过程。一旦有感觉了,就立马变成超级爱,明明对方什么都还没做,那个人已经完全填满了她的内心。
对于爱情,大姐不懂得海王那样的技巧,也不会耍心机,表达得过于主动,近乎拙劣。在善于建立亲密关系的人眼中,她这是“不懂爱,不会爱”的表现。但在剧中,越看大姐的恋爱方式,反而越会让人觉得,这难道不应该就是是爱情最原初,最本真的样貌吗?
剧里有这样一个情节。那时大姐和自己喜欢的人即将建立亲密关系,男生约她当天出去吃饭。在办公室里,她的两个上司给她支招。海王说,当天约其实很没有礼貌,你应该推掉,让他也心焦一次,让他等待几天,再去和他约会。
大姐很疑惑地说,“可是恋爱时焦心不是一件好事吧。两个人在一起,应该要感到心里很踏实才对吧。为什么要若即若离,有所保留?吃饭的时候被这样对待会闹出人命吧,为什么表达爱意要这么吝啬啊?这种焦心应该是让人不悦的吧。”
大姐的爱情观
两个上司目瞪口呆,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在大姐冲出去准备今天就见面时,海王疑惑地说了一句:“为什么我一直以为这种感觉是愉悦呢?”随后,他便和现在的女友分手了。
这是大多数都市爱情的现状。善于恋爱的人不经反思地运用那些成功率高的手段,还会去教不善恋爱的朋友,你应该这样那样去恋爱才会更容易。而当我们面对“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个问题,却很少深入思考。在被已经被异化的现代爱情之中,大姐反而像个纯粹的人,毫无保留地挥洒着她纯粹的爱。
大姐也可以说是剧中少有的不太需要解放的人。她一开始就是率真的,只不过因为这种率真总是得不到好结果,所以开始自我怀疑。她找到了属于她的爱情,维持了她的率真,反倒是让他的海王上司开始思考解放自己。
困在都市里的人
而本片最重要的主角,妹妹美贞的困境,则要比亲密关系更进一步。她代表着存在的困境。
妹妹是个内向的人,她看起来非常符合我们常说的社恐。不喜欢跟人沟通,不合群,对上司的刁难看似唯唯诺诺。然而,她绝对不是一个社恐。可以说,妹妹是难得一见的,真正强大的人。她就是她所居住的乡村的化身,骨子里充满了野性。她的内向,不是不敢,而是不屑于。
她很早就看出来,每天借酒消愁的具先生和她是同一类人,有一天晚上,她走进具先生的房子,对他说:“你崇拜我吧。有生之年,我从来没有被填满过,只是爱情是不够的,你要崇拜我。”这完全不是一个社恐可能会说出的话。具先生当场吓傻,晚上连忙用手机搜索崇拜是啥意思。
妹妹所说的崇拜,是她对自己伸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在被都市里拥有固定模式的生活的绝望反抗。她想用此来将自己解放。
首先,她从一个不会表达自己的人,开始渐渐学会了表达。开始是偶尔对具先生讲一些曾经有过的想法、感受到的痛苦、讨厌人类等。当这样的表达越来越多,妹妹也开始敢在公司里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坎,迈过去之后,妹妹对具先生说:“奇怪,自从我开始直接发表看法之后,我竟然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人。”这大概也是这部剧引起如此大共鸣的一个原因。在成年人无法逃避的社交面具之外,大概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一个内向的灵魂。
但是,妹妹的解放并不限于此。更深层次的说,她象征着一种对异化的人的解放。
她从不属于都市的规则,她有着乡间的野性,敢于和田间的野狗对抗,喜欢讲述青蛙被车碾爆的故事,却被迫穿上制服和皮鞋,去大都市的格子间劳动。她是一个没有被异化的人,代表着人身上动物性的一面。但这样的人生活在城市里,注定要充满痛苦。
妹妹廉美贞与具先生
很多剧迷都会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