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最宜围炉玩火,上一篇苔青的旧文。
冬天有一样好消遣,不管外面下着雨还是飘着雪,一堆火的暖意抵得过各种空调油汀电暖器。
喜欢玩火是人类的天性,每个熊孩子大概都被控诉过“差点把房子给点着了”。也许在人类的头脑里,总有个原始的记忆,在地上,或刨个坑,点燃一堆树枝树叶,围坐着取暖。
住在城市,在家里烧火,没有带壁炉的大房子柴禾是不用想了,只能烧个炭盆。最好还得是丝丝透风的老屋,免得中了炭气,而且,阴森得令人瑟索的空气,也让一盆火更显得弥足珍贵。
这样一烧烧了了好些年。
烧过各种炭,大体上,机制炭耐烧、原木炭易燃,烧起来最美的还是备长炭。
机制炭
木屑等废材压制成型再烧成的机制炭,中空条棍状,坚硬沉重,不容易点着,但燃烧稳定长久,少烟。价格便宜,街头烤羊肉串儿的大叔都烧这个。不过,好些古装剧,男女主角一谈心就喜欢拨炭盆,一拨炭盆就拨出一堆四四方方中心一个孔的机制炭,有点儿出戏。
机制炭别的都还好,就是方头方脑没有美感,烧机制炭,其实是不好意思叫炭盆的。
『军师联盟』曹霸霸家烧的也是机制炭...
普通原木炭
原木炭保留着树木枝干的形状,普通原木炭质地轻疏,容易点燃,却不耐久,价格跟机制炭差不多,但质量差的烟气很重,只适合用来引火。不过这种炭的炭灰很漂亮,雪雪白。
备长炭
备长炭是日本名,据说是空海大人唐朝的时候传到日本去的,备长是卖得最好的商家的名字,也是原木炭,但属于硬炭,在中国原本叫刚炭、银炭,是原木炭中的高帅富,很难点燃,但质坚耐烧,价格当然也贵。
观察备长炭的燃烧过程是很有趣的,这种炭烧起来特别美。
火种上架起新炭。备长炭沉甸甸的,表面丝缕俨然,像拉丝不锈钢,又像旧小说常提起的诱人的“银丝锭子”。非常不容易点着,经常火种尽了,它还是不动声色。
煤气喷枪添把火,火焰所到之处,通体透亮,宛若神迹。
总算烧起来了,开始徐徐散发温厚的热量。
烧了一会儿,出现了期待中的炭皮。还保持着清晰的木纹,像一截从心里烧起来的树干。
最好玩儿的地方要来了...其实就是用火筷子轻轻刮那层炭皮,轻轻一捋,里面就看到红彤彤的炭芯,真想摸一下。
美丽的炭皮
来不及动手,自己掉了,好可惜...
刮个干干净净
等会儿还会长出来
再刮
再长
再刮
...
就是这么玩的,
越简单的游戏越上瘾啊
炭盆上有很多消遣,茶也可,酒也可,时时可得热饮。作为一个“灌茶”的人,喝茶喝得并不精细,但手边片刻不离,要是从前,会像看门的老大爷走哪儿都捧个大号茶缸子吧。有了炭盆,可以一次泡上好多茶,炖火上,随时喝口热的。有些老茶,泡几次淡了,连茶壶坐火上,一会儿壶盖扑扑地响,又是一壶好茶。还有放陈了的茶叶,搁粗磁碟子里,一会儿就烤得满屋茶香,沏出来,味道会有点儿像岩茶。
最喜欢做奶茶,找一个敞口带把的陶壶,平时不怎么喝的牛奶倒满了,丢进一个红茶包,然后等着雪白冰凉的牛奶冒出一点热气了,慢慢变成拿铁色,面上结出一层韧滑的奶皮了。倾转陶壶,眼看一股热滚滚的奶茶啵地突破奶皮,冲进杯子,喝吧,别忘了顺手把那层光溜溜的奶皮挑起来吃了。两三次以后,陶壶里面坑坑洼洼结了一层奶垢,有的地方还糊了,这个不能洗了,继续加奶,重新换个茶包,一升奶喝到最后,这个卖相很差的壶里倒出来的最后一杯奶茶才是精华,什么叫滴滴香浓,意犹那啥。
炭盆太追求唯美就不好玩儿了,要好看动用的火器得精致,得少,可是wabisabi毕竟抵不过好吃好喝的烟火气,所以辗转收来的日本火钵、铁壶、火架、灰铲,最后统统收进了储藏室,只留了一双实在好用的火筷子,中空轻巧,当当敲着一个大陶缸,原来是个花盆,不必小心伺候,自在得很。
炭灰里先扔进几个芋头,然后,炭盆上架一块烧烤网。茶壶当然先炖上,然后,放上两块年糕,再放上两个老桔子,耐火的粗陶容器里放一把黄豆、白果、花生,也可以撒一把盐进去。还有空地方,红薯干、柿饼,鲜肉月饼也都可以上,苔条已经很香很脆了,烤烤会更香更脆。
火候自然是要等到有一点点焦,香味出来了,你自然会去吃。
桔子烤着烤着会胀起来,藏到这个时候的桔子一般都蔫了,烤着烤着,底下糊了一块的时候,整个桔子就鼓得像河豚鱼的肚子,光滑油亮。剥开来,热腾腾,有烤红薯的香。
神奇的还有风干牛肉,那种干巴巴咬都咬不动的肉干,拗成小段,搁网上略烘上1、2分钟,眼看着变油润了,这时候就好撕了,好不好吃,我就不说了。
也不是光是吃,烤网的角落里,放只小瓷碟子,那些打香篆用的檀香粉沉香粉,不要太贵重的,捏一小撮放碟子里,也算是熏香。
最后,不能忘了炉灰里埋着的芋头,扒出来,掰开,蘸点白糖。
还能怎么玩儿,请告诉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