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介绍 >> 正文 >> 正文

家长,请不要再干预教育了

来源:消遣 时间:2023/11/8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如果说,当前国内教育是由一批“有钱、有闲”的家长带动起来的,似乎也不为过。君不见,家长给孩子报的各类辅导班:数学、英语、作文、游泳、轮滑、篮球……没有资金支撑,如何能熬过的这些主课,抑或兴趣的辅导?君不见,各种全职妈妈纷纷上场,全程陪伴。更有甚者,自己亲自学习亲自教,给孩子制定全程详细学习计划并监督。即便这样,中国的教育好了吗?充斥耳边的不是这个跳楼,就是那个抑郁。中国这些年,出现什么“大家”或精英么?就算一路走向清华、北大,就真正意味着美好人生?情况好一点的,考入清华后出国,然后下半辈子就别指望有人养老,一年都未必回来一次。情况恶劣的,清华毕业弑母、弑同学也不是没听过。普通的情况,考上大学,这也仅仅是人生下一阶段的起点罢了,还能全程规划陪下去?既然不能,为何不早点让他/她独立?早点过自己的人生。引导可以,操控到事无巨细,是不是这些家长的边界感太过匮乏?还是,真的如此之闲?这类家长,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么?要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所做的这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么?或者,真的对孩子好吗?一、将孩子塞进辅导班,剥夺孩子自学的能力原本辅导班是为了某种兴趣爱好,希望进一步提升而设立;或者课内学的吃力,课外补习改进。如今,是无论自己孩子何种情况,一律塞进辅导班。除了操控欲强的家长外,也有些家长是盲目和跟风。因为多上课的孩子通过时间的投入,自然成绩会更好,整体拉动水平。导致没上辅导班的孩子原本是这个年龄段的正常水平,现在倒成了差生,所以也不由自主去补习跟上。循环下来,就是孩子越来越累,在家长的驱使下不得不往前赶。没有时间去玩耍,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时间去思考,更不用规划,想未来。每天生活满满当当,如果能有唯一一点时间,那就是玩游戏,看电视之类的无聊消遣。主科的辅导班为了提高业绩口碑,教给孩子的也往往是技巧和方法,而不是从培养兴趣的角度,引导的角度去启发思维,更谈不上培养自学能力。由于大家都上辅导班,所以学校的老师也可以放松一点,课堂纪律不好就可以整堂课不教,进度没把握好,就可以一天讲几课——反正孩子们都上辅导班嘛。这让没钱的家长怎么办?教育,还是平等的么?从这一刻起,已经注定了不平等。要多大的毅力才能靠自己突破这张由众多家长编制的大网?兴趣类辅导班,感觉乐器类、书法类还有上的必要,因为需要专业指导,无从自学。搞不懂那些轮滑、游泳、篮球还要报什么辅导班?如果不是体校专业级标准,自己玩就好了,慢慢摸索,让孩子自己体会其中的奥妙和乐趣。孩子感兴趣,也不会觉得是负担,还能培养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之前我只给孩子买一双轮滑鞋,学校开了几节课,后来也没报班。她每天主动下去玩,隔段时间再看已经滑的非常好了,玩轮滑觉得兴致盎然,也不觉得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是回归到锻炼的本质吧。她游泳也是自己学的。辅导班倒也上的起,但是不想剥夺她自我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精神。听她每每回家讲自己总结的轮滑经验和感受,颇有欣慰。健康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头脑和判断,有主动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就是我希望的孩子模样。而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学习得失,毕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仅是考上大学。有能力、有潜力的孩子早晚会脱颖而出。而我们需要培养的也正是这个,引导而非强制。二、干预老师教育动辄投诉,影响教师热情前几天听朋友说,她孩子在幼儿园怕老师,因为孩子动作慢,老师语气凶了一些。她问我要不要找老师谈谈?我觉得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就培养下孩子的适应能力吧。她觉得有道理,又说要不要给老师塞点钱?我说那就算了,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的。我想:老师做好老师的职责,让这个社会的风气正一点吧。她很认可,说:原本期待老师做改变,现在觉得让孩子来适应特别对。还有一个例子,是另一个朋友学校发生的。起因是一个家长觉得老师在排练节目时,只照顾家委会的孩子,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