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杜尚”
“艺术家的状态比他的艺术更为重要”——杜尚
杜尚,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被现代艺术流派奉为神一般崇拜的艺术家。正是这样一位地位极高的艺术家,却在晚年宣布放弃了艺术,告别艺术神坛,走上了专业国际棋手的道路。杜尚传奇的一生就像他的作品,独特且富有争论,他的理念与作品一并冲击传统观念,离开了对艺术的已知定义,走向了一个未知与希望并存的世界。
杜尚与他的两个哥哥合影杜尚出生在法国的一个中产家庭,他的六个兄弟姐妹中有三个人走向了艺术家的道路,而在当时艺术家并不是收入很高的职业。杜尚的父亲是一个公证人,生前把所有资产平分给六个子女,尊重子女的选择,任其各自支配。因此杜尚早年的学习条件是较为宽裕的,他跟随两个哥哥(雅克·维雍,杜尚·维雍),去往当时艺术家集中地——蒙马特高地学习。“我喜欢纯粹的东西,我也这样对待我的生活。”——杜尚
法国蒙马特高地
当时的蒙马特地区并不是像今天这样富有且浪漫。在二十世界初,蒙马特高地遍布葡萄园,是一个充满磨坊风车的乡间村落,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乱木丛。就是这样一个物价并不高的地区,吸引了当时众多画家来此生活:如立体主义、后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塞尚、马蒂斯等艺术家。蒙马特高地的艺术如百家争鸣般发展壮大,马赛尔·杜尚就是在这样一个艺术流派集中的地区开始了他早期的绘画学习。二十世纪初法国蒙马特地区
在蒙马特,杜尚经常到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画派等不同流派的画展参观学习。在掌握不同流派的创作特点后,他的作品融入当时不同流派的风格,如他于年创作的《春天里的少男少女》他模仿野兽派对颜色的运用,尝试各种颜色的随意搭配,摒弃了物体的自然颜色,打破传统绘画中的物象排列顺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杜尚还受到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影响,画中用线条与色块表现人物的造型。杜尚把不用画派的长处结合在这幅画作,借助具有象征性的画面来隐喻和暗示对青春中少男少女感情的认识。《春天里的少男少女》
马塞尔·杜尚把他早年的学习经历称为“八年游泳课”,在蒙马特的艺术海洋潜游后,拥有主见的杜尚并没有选择一个流派深入学习下去,他的作品《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融入了意大利未来主义的运动感,又加以法国立体主义对人体结构重组的画法。他的这幅超前卫的作品冲击了当时传统审美的标准,他与毕加索、勃拉克等立体主义画家相比,采用了立体构成与运动感相结合的手法,这是传统立体画派绘画中所没有的;他也不像意大利未来派画家那样只强调画面的运动感。杜尚用科学分解的方式在画面里追求一种运动,强调单个形体在运动中的速度,这种方法给当时的艺术界以极大的震惊。
“艺术要么是剽窃,要么是革命。”——杜尚
《下楼的裸女第二号》
年*89cm
年,杜尚拿着这幅作品《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参展,却被哥哥维隆所在的立体主义团体退回,理由是杜尚在画中表现了非立体主义的主题,涉及了意大利未来主义的成分:在画面中表现了运动感。这动摇了立体主义在现代艺术潮流中充当领头羊的地位,因此被立体主义沙龙退回。这件事使杜尚明白了:艺术并非是什么注定纯洁的东西,它总是包含人们各种各样显然的或潜在的目的性。《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的被拒展出也使杜尚看清了艺术的真实面目,他将这一打击视为“他一生中的一次真正转机”从此走向了一个新的方向。杜尚这样一个极具独立思考力的艺术家,迫切希望摆脱已知的审美标准,认为艺术的审美是未知的,是不可定义的。由此杜尚与架上绘画彻底决裂,开始了现成品艺术创作。《自行车轮子》
装置艺术
年
杜尚的第一个现成品作品是《自行车轮》,对于这件作品,他在访谈中解释道:“我把一个自行车轮把儿朝下装在凳子上的时候没有现成品或其他的想法,那只是一个消遣,我没有特别的原因要做它,也没有任何意图要展出它,或者要拿它来说明什么。”而今天的《自行车轮》却己成为现代艺术博物馆必备的艺术展品,并经作者允许被复制了14次展于世界各处。这只是一个冷漠、透明的生活常见物件,在当时却带着先锋派的挑战意味。。“艺术要么是剽窃,要么是革命。”——杜尚
杜尚与他的《自行车轮子》
“艺术是一种瘾,类似吸毒的瘾。”——杜尚
年美国纽约的艺术家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独立艺术家协会,按照美国独立沙龙的模式而举行,而且设定“没有评委,没有奖金”的方针,任何一个艺术家只要交五美元的年费和一美元的展览费就可以成为协会的会员,就可以在展览上展出任意的两幅作品。作为布展委员会的负责人杜尚又产生了一个念头,于是来到了位于第五大道的英特铁器店的展览室,买了一件平底的瓷制小便池,在左边底部用黑字签上“R·莫特先生作于年”。在展览开幕前被送到了大中央宫,并且倒放在那里。而且还带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了六美元的参展费和作品的名称《泉》。这件具有讽刺与挑战意味的作品显然引起了布展委员会成员的的强烈争执,贝罗斯说:“我们不能展出它,这东西太下流了,肯定是什么人将它当一个笑话送来。”另一个收藏家沃尔特却说:“一个多么可爱的形式,它不受其功能束缚,因此人们一定赋予了它美学的价值”但是直到最后,小便池这件艺术品仍不被大部分成员接受,认为这是丑陋的玩笑,鄙俗的产物,高贵的艺术展览不可以也绝不能接受这样的现成品。
《泉》年
杜尚后来在期刊《Theblindman》为他的《泉》解释道“莫特先生是否经由自己的双手来制作此喷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选择了它,他采用了一个日常生活物品,经过他的处理已使得它原有的实用意义消失,在新的标题和观点之下,他已为它创造了新思维。”但《泉》最终被拒展,杜尚认识到当时艺术只不过是一伙人的“勾当”,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嘴。”尽管当时的艺术运动打着开放、反传统的旗帜,但在反对原来传统审美标准的同时,又给现代审美标准限制了范围。
杜尚与小便池合影
法国艺术家萨阿丹·阿菲夫出于兴趣开始收集带有《泉》图片的出版物。他从生活、网络和旅途中把找到的书籍、杂志、画册等出版物上关于《泉》评论的书页撕下来,精心装框,并最后安置于整个展厅的前面。他收集了后世艺术家对《泉》的不同看法,希望看到不同艺术家对艺术的定义。“艺术没什么了不起的,它不值得我们这样推崇。”——杜尚
杜尚不断挑战着艺术的定义,也将他的许许多多古怪的想法转化为艺术品。他将艺术的定义从传统绘画、雕塑中挣脱出来,将艺术家观念更好的融入艺术品中,约瑟夫·孔苏斯曾说过:“自杜尚以后,艺术就在观念的层次上存在着”。艺术在观念上永远都是发展着的,永远都处于离开已知,走向未知的过程;艺术也从来不需要被定义的,艺术取自于生活,生活并没有剧本,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可贵更在于它也是在走向未知。“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杜尚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文案编辑丨袁东昊
排版丨袁东昊
审核丨冬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