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发展 >> 正文 >> 正文

娱乐和学习是割裂的,内容的质量更为重要

来源:消遣 时间:2022/5/6

问题:学习方式上,为什么视频不能代替阅读?

答:《娱乐至死》的作者把电视和印刷品作为两大分析对象,从教学、政治、宗教、商业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强调:电视不能取代阅读,作者认为电视本质上是娱乐属性,通过娱乐的方式,是不可能实现深度学习。为什么不能取代?

首先,我们要知道,作者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的。那时候的美国,电视非常流行、娱乐思维横行霸道,渗透到各行各业。而作者看到了电视危险的一面,认为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的预言即将到来:人们会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基于这个时代背景,作者成其书,难免带着愤青的说辞,在此先不谈作者的观点,聊聊我对视频和文字阅读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无论是观看视频还是阅读,首先都要重视「内容的质量」。我们输入的内容,最终都会化成我们思想的养分。从源头上,就需要把控好内容的质量。而这一点,只能靠自己。我们也不要人云亦云,对别人好的内容不一定对自己好,每个人所处的层次和状态都不一样,而互联网上的推荐也不乏广告营销混淆视听。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大量尝试、反思复盘,持续优化自己的选择和审美。

而当我们确保了内容的高品质后,就不必担心看视频或阅读最终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我并不完全认可作者说的看视频对于学习一无是处的观点。但有些想法也的确需要纠正。例如,我认为观看视频只适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入门或者作为消遣的娱乐品,是不能替代文字阅读的。

我曾经也花费大量时间说服自己:通过大量的倍速看教学视频的方式去备考,既有娱乐的轻松,又有学习的效果。我自以为的捷径,最后却走了无数弯路。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观看视频不能作为持续深入学习的工具,是因为,视频的本质是碎片化的,很难做到像文字一样有逻辑、可层层推进。并且,视频的本质是跳脱不开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定位。而制片人一旦或多或少带了这个定位,那么视频的本质属性就只是娱乐的产物,难以作为深刻的学术作品。但这也不能说视频一无是处。我们恰恰可以充分利用视频的优势: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作为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入门进行观看,培养学习兴趣。此外,通过观看视频,形成一种交流的氛围,了解故事,也可以获得启发。我认为,启发式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更进一步说,无论是视频的浅薄亦或是书籍的深刻,我认为最终都只是获得启发,真正的大进步依然要联系实际、专注于实践。虽然书籍作为学习的媒介,有利于深刻而系统地掌握一门学科,但是,这种深刻性对一个人来说,也许掌握1-3门学科即可,而剩下的更重要的是获得来自各行各业、所有学科领域的启发,而观看视频也好、阅读也罢,都不失为一种学习方式,只是说,观看视频更适合入门和消遣、而阅读更适合入门后进行深造,二者最后不要颠倒: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情。

所以,我并不反对观看视频,虽然本质上是娱乐属性,但同样可以获得启发。而启发式学习,在一个人达到一定的层次后,反而更为重要!总的来说:视频适合入门和消遣、而书籍适合研究和反思。此外,从另一个维度来说,输出的学习效率是远胜于输入的。而书籍阅读,看似在输入文字,实质上在理解和加工文字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思考式的输出;而视频,画面的吸引和跳脱,很难让一个人聚焦于内容本身,我们更多的是在为了跟上视频的节奏,一直都被强制灌输内容和思路,而少有思考的空间。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输入、输出模式下,就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学习吸收效果。

所以,我的观点是:学习应专注于输出,如大量阅读、写作和实践,尽量少采用输入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娱乐,无论输入或者输出皆可。但,两者都只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选择,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孰优孰劣,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选择罢了。做躺平的凡人也好,做奋斗的强者也罢,人生只有一遭,这一遭如何选,都只是个人的选择。而我想:人的一生: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这种哲学理念对所有人都受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