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有两件事在顾爷身上始终在同步发生:被质疑以及出新书。
他最新出版的书名叫《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10月29日上午十点,他带着这本新书出现在北京西西弗书店的咖啡馆。这是他的第一次全国巡回新书签售会,北京是其中一站。
他穿着黑色毛衣米色长裤,脚上蹬着一双干净的白球鞋。脸上架着一副圆眼镜,一笑起来两颊微微顶到眼镜。这跟“自画像”中那个黑色爆炸头、黑超遮面、蓄着络腮胡子的顾爷很不一样。
“你比较惯用夸张戏谑的手法聊艺术……”读者提问话头还有一半含在嘴里,顾爷就猜到了问题。他指指桌上的新书,直望向你:“你也觉得我的书有可能是胡扯?”然后自己给出了答案:“大家觉得我油腔滑调,所以认为我是胡说八道。”
这场签售的现场节奏也和他近几年的经历出奇的吻合——一边接受质疑,一边新书大卖。
“我是混互联网圈的”
质疑顾爷的人从来不止一个。他唯一庆幸的是,“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肯定的”。
顾爷,本名顾孟劼,自我介绍是个一般文艺青年,艺术爱好者。他所说的“最开始”指的是年。那年夏天,他在墨尔本看莫奈画展时,给同行的朋友讲莫奈的八卦,朋友听得津津有味。在澳大利亚干着设计师工作的顾爷第一次发现自己擅长讲故事。当时喜欢玩微博的他就把这些故事发上了网。
那年7月底,他在微博上写了第一篇聊绘画的文章。这篇文章发出后不到一个星期,顾爷的微博粉丝就涨了三倍。随后,他开始频繁更新,写到第三、四篇的时候还吸引到王菲、瞿颖等一批明星转发。让他最震惊的是有一次晚上十点多发了一篇文章。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打败了汪峰”,成了微博热搜榜上的第一名。
年,顾爷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在签售会上看到黑压压的粉丝,他才意识到自己火了。当时国内读者对他一片好评,认为他“拉近了人和高雅艺术的距离”。那一年的顾爷30岁,他决定回国拼一把。
回国的顾爷成立了公司,真正把“聊艺术”当成了一门养活自己的生意。与此同时,争议声渐起。
年,顾爷给某个珠宝品牌写了一篇关于拿破仑的广告文案。广告发布不久后,珠宝鉴定师、知乎大V葛巾在自己的微博上罗列了顾爷文中的诸多错误,比如将冠冕错译为“钻冕”,因为自己不了解加冕仪式的程序而质疑《拿破仑加冕图》本身存在逻辑错误等。
这篇文章很快获得上百万的阅读量,这也是顾爷遭到的第一波大规模质疑。
“没有对葛巾的文章作出回复吗?”
“没有!”松弛的顾爷一下挺直了身板,语调强硬地说:“我是互联网圈的,这个圈子有自己的玩法。”在他看来,回应无非两个,互怼是“给对方炒热度”,认错不亚于“打自己的脸”,这都是最愚蠢的做法。
质疑并没有因为不予回应而就此翻篇。一年后,这些质疑在知乎上发酵出了一个话题:你为什么讨厌顾爷和《小顾聊绘画》?看到这个问题时,顾爷的第一反应是:“这他妈算什么问题!”但这个“不算问题”的问题下面,有多个回答。
有人认为他“把随便乱写的东西归结为人类的局限”是一种狡辩,而讲些猎奇的花边新闻更是“亵渎”了艺术,更有人劝他“艺术科普这种事,还是交给本行人去做吧”。在这些人眼中,“顾爷”是靠接广告生存的营销号,“路子野得随便贴几张名画就能出书”。
在逐条看过网友回答后,他写下三千多字的回复。
针对包括葛巾等人在内提出的文章硬伤问题,他给出的回复是他并没有活在当时的时代,所知道的不过是通过资料。只要是人写的资料就有可能存在错误,观点不同可能是看的资料不同。
在写完那条回复后,顾爷再没出现在知乎上。他的回答下面却掀起了一场延续至今的骂战。最新的几条留言里说,看顾爷就是需要“娱乐精神”,反正就是“图个乐子”。
对于这个看法,顾爷是认可的,“我不是混艺术圈的,算是混互联网圈的”。他说,在这个圈子,“任何事情都会很快过去”。他甚至很喜欢这种“黑粉”,因为他们是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