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终身学习者
⊙联机学习者
⊙终身提问者
文
陆开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几天被一个场景触动,这张照片记录了这个场景。
照片是4月15日我主持的一场线下家庭教育讲座时拍摄的,到场的都是我们挑选出来的学习非常优异的孩子家长,照片记录的是家长认真做笔记的情景。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她们都在这样记着笔记,有一个妈妈记了5页。
在准备讲座PPT时,我写下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是一个身份,拥有这个身份,并不意味着就自动拥有了教育孩子的良好能力。一个好父母,必然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完善自己。
要想成为一个好父母,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修炼,而照片里的妈妈,她们正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此时此刻,她们是一个学习者,我相信,在工作和家庭的繁忙事务之余,还愿意这样去聆听和学习的家长,一定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也更有可能成为一名好的家长。
教育孩子如是,工作和生活如是。学习应该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都应该是一名学习者。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高低之分,从思维和方法论层面,我区分为三个层次。
PART1
终身学习者
————————————————
意思是我们要保持一种持续学习的状态。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Mao
公司快速壮大,每天都有员工入职,Ta们年轻,充满活力和斗志,我时常想,在未来的五年内,什么才是我立身之本?工作内容变化很快,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以自己的能力结构,到底能为组织贡献什么?
靖云曾问过我一个问题:你喜欢做的事情,和公司需要你做的事情,当你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你会怎么选?幸好这个问题没有困扰我,因为我发现组织需要我做的事情,恰好也正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然而,即便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阶段不一样了,需要不一样了,同样的事情也变成了不一样的事情。要想应对这些问题的变化,就需要学。
学习是一种状态,这不是问题,这个状态下的效果和效率,才是问题。这涉及到在现阶段,你需要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中去。
其一,学什么?
学那些能尽快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东西,不要学屠龙之技。这句话看似简单,背后的难点在于:你是否能发现工作中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有些事情需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有些东西需要特定技能,而有些东西需要更多操练。有效学习的前提是,你需要真正地界定清楚问题是什么,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实际上,很多事情仅仅是准确界定清楚,就已经解决了大半。
首先要学的是“如何明确地界定问题”。其次要学的是:正确归因。
归因是一门科学啊。这是我从李杨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穷根究底。刚加入战略企划室的时候,和李杨聊天,他经常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呢?当我给出一个回答后,他还是继续问:为什么呢?
我常常被问得很尴尬,心想这家伙是不是针对我。后来我才明白并非如此,因为我也发现,很多人其实回答的其实不是原因,而只是根源表现出来的结果,停留在这个结果上,会让我们跑偏。
于是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经常会追问原因,我问过很多人某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结果。因为某个结果,所以有了这个结果。好几次我不厌其烦地问浩子,他似乎有点不开心,希望他现在理解了。
归因常见的偏误有两种,一是把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归结为因果关系,把先发生的事情总结为后发生的事情的原因;另外一种是把相关关系归结为因果关系,一个结果的出现,很多时候有很多因素导致,我们把其中一个因素当成了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
这是在归因中要留意的两种错误。
其二,跟谁学?
1、最快,也是最基本的,是要学会利用好搜索引擎。
用好搜索引擎,能大大节省自己和别人的时间,提高效率。但你千万不要认为用好搜索工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信你可以搜索“如何用好搜索工具”。
2、然后是大部分人会想到的:从书本中学。这涉及到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两个具体问题。
要读经典,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更大可能是正确的和精华的。人生苦短,我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垃圾上。要功利地读书,带着问题去读书,一本不够,就几本对照着读,读透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疑问就好,不必追求一页一页地全部读完。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些消遣和娱乐的书就不要读,也不是说书都不用读完。而是强调,在不同作用的书上,要讲究策略。
3、跟身边的人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越发觉得能够秉持这个思维方式,简直就是人生一大财富,因为一个人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是相当困难的,而有意识地发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并学习过来,那简直就是开挂。
这个方式有两个关键点:能观察,会模仿。
4、从过往的错误中学
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老是做错同一件事。年前看了陈中的《复盘1》和《复盘2》,颇有感触。
从学习的效果上看,我认为从过往的错误中学跟身边的人学从书本中学从搜索中学。因为从自己过往的错误中学,学到的是一手知识,而跟身边的人学,学到的是二手知识,从书本和搜索中学,很可能获取的是三手,甚至N手的知识。
PART2
联机学习者
————————————————
要理解联机学习,就要先理解单机学习。
我们都玩过单机游戏,自己和电脑玩。很多年前曾很用力地玩过纸牌游戏,排雷游戏,没有其他人,就是一个人闷头闷脑玩。这种游戏一开始也好玩,但是很容易觉得无聊,然后你就不会坚持再玩了。
而联机游戏,你可以和伙伴一起闯关,一起升级,一起协作。过年时,一个初三的孩子给我发来“跳一跳”的链接,趣味性和互动性很强,几个老师和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联机游戏的关键在于,你能够及时获取反馈和奖励。
学习也是一样的,闷头闷脑自己学,那是单机学习,把自己和其他人连接起来的学习,就是联机学习。不要做单机学习者,因为单机学习是低效的,有些时候根本就是无效的。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问题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但旁边人的一句话你就恍然大悟了。学习就像爬楼梯,你要去到10楼,但是2楼的楼梯垮掉了,怎么上去呢,我们需要在1楼和10楼间建立连接,有时候自己搭不了,而其他学习者可以帮你搭楼梯。
甚至,有的人是可以带你坐电梯的。
求助别人是一个聪明人才会做得出来的事情,因为你懂得运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这里的关键是,你需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够让对方获得价值感的问题,而非用搜索工具就能解决的问题。
联机学习者的聪明之处在于,给别人成就感和价值感,同时又让自己进步。聪明地学习和工作,不要光靠投入时间和精力。
PART3
终身提问者
————————————————
能解决问题的人多,能提出正确问题的人少。这一点,和第一个层次中“学什么”相关。
李笑来对问题的解决有过这样的描述:
当你遇到一扇锁着的门,你应该去哪里寻找钥匙?显然不是盯着锁头看,是吗?如果钥匙在锁上,门就相当于是开着的,之所以打不开那扇门,是因为门是锁上了的,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显然一定是在其他地方,不是吗?
我曾经和两个人说过这段话,结果他们大笑。是我太傻逼了吗?
问题就像锁头,解决方案就像钥匙。假若我们只盯着问题看,盯着问题想,会被困住,因为,钥匙一定在其他地方啊,我们需要将注意力移开。
可是,我们要先能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不单是种意识,更要成为习惯,并将之培养成能力。
首先要从问题出发。从问题出发的学习,才会有明确的目的性,因为你要搞清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不会跑偏,也不会分心,同时,相对于漫无目的的学习,从问题出发更有可能会被你应用,进而及时获取反馈,获取成就感,反过来会不断强化你的学习意识和行为,这是学习的时效性。
可实践的方法是:
1、列问题清单。
比如看书,不要列书单,列出问题单,通过问题去寻找能解决疑问的书籍。
2、对问题单排序。
当你列出了20个问题,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你会发现,其实你列出来的问题里,有一些根本就不是问题;你还会发现,有些问题并不是根源所在。然后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新排序。
3、删减问题单。
把问题重新排序后,保留前三个最需要学习的问题,把剩下的全部删掉。甚至,你可能只需要保留第一个。
时常问自己:如果你只能做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是什么?
总结一下:学习者的三个层次
1、终身学习者
1)学什么?学那些能快速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东西。两种关键能力:正确界定问题的能力;正确归因的能力。
2)怎么学?用好搜索工具;从问题出发去看书;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从过往的错误中学。
从过往的错误中学跟身边的人学从书本中学从搜索中学。
2、联机学习者
不要自己卯着干,要聪明的学习,和别人联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给别人价值感的同时,自己得到进步。
3、终身提问者
提出问题是一种能力,要养成这个意识和习惯。
1、列出问题单;
2、对问题的重要性重新排序;
3、删减问题。保留前三个,甚至只保留一个。然后干起来。
谢谢您的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