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这话听起来没有错,然而就像其他一些大道理一样,好听但不好用——听着深以为然,真要照着去做却又茫然不知所以。比如说这里所说的准备到底指的是什么,到底如何有效开展,都太过笼统,既不清楚也不明白。如此这般倘若只是说一说,听一听,权当消遣娱乐,自然没有什么,可是如果用来指导行动,还要求得成果,那就未免有些误人子弟了。然而,类似于这样的话,偏偏又是一些鸡汤文里最愿意讲的,还颇有受众。说的人故作高深莫测状,听的人一副心领神会的模样,实则双方全然不知所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也。(二)机会和偶然性时常联系在一起,不可预知和无法预测是其突出的特质,即不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出现;机会又是取得成功获得成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机会一旦出现,如何能够抓住机会,就变得极为重要。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会是有窗口期的,稍纵即逝,任谁都无法不重视,都希望成为那个有幸遇到并能把握住的人。任何一项成功都是多种因素下综合作用的结果,机会是其中之一,是一项重要的变量。所谓的变量指的是不确定性,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发生的早了和晚了都不行,都不能算作机会。一定要来得恰到好处,所以才有时机的说法,因为时间的调配才成立。机会和时间是密不可分的,而时间和准备又是密切联系的。脱离了时间的准备是不存在的,恰恰是因为有了时间,才成全了准备,进而才有了准备和机会的因缘际会和纠缠不清。(三)有和无也好,早与晚也罢,能够成立的条件是影响成功的其他要素都已经营造得当,或者是构造完毕,万事俱备只欠机会这一个东风,否则机会也就不称为机会了,这才是准备的真正含义所在。一些人喜欢把失败归结为运气不好。可是如果能够心平气和坦然直白的面对,则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导致事情最终失利的真相其实是原本准备的就不够充分,本就存在着一丝侥幸心理,最终不能如愿以偿实则理所当然。那么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准备什么?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都是一个系统里的组成部分。一个人若想有所作为,一件事儿要达成预期的结果,都不能脱离了其所依托的生态系统。在把握了系统的前提下,明确了构成整个系统的各项重要要素和关联环节,再着手去做准备才能做到居高临下有的放矢,而尽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出轻重缓急。(四)所谓的准备其实就是去构筑整个系统成立的条件。一方面就是搞清楚目前所在的位置,另外就是弄明白自己所要到达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对于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诸多条件和可能路径,都要能够详细的统统罗列出来。接下来就要搞清楚哪些条件是已有的,哪些是目前还不具备的;哪些方面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哪些是当下就可以着手去做的,哪些是需要先暂时放一放的。要条分缕析,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尽量做出一个更合理化的安排。再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实施,也就是准备中行动的部分。再伟大的目标,再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行动做支撑,最终都不过是开在大脑里的一场盛宴,当不得真的。行动是准备的要义所在,失去了行动的加持,准备就变成了打空炮,听个热闹罢了。(五)那么是不是说只要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系统所需要的所有条件全部构建得当,就可以势在必得了?答案是否。有句话叫尽人事,听天命。所有准备的部分就是在尽人事,而听天命就是所谓的那个不可控的机会。越是一些影响要素多的复杂系统越是依赖天命,人事的部分能做的往往很有限。正因如此,恰恰需要在可控的人事的部分能够做到可做的极致,以尽量规避那些不可控的天命所带来的干扰。如果没有什么上进的追求,选择佛系和躺平,那自然也就不用关心所谓的机会,更不必谈什么准备之类。而倘若还是想要做些事儿,做成事儿,对成长和成就还有所期待,那么对机会和准备就需要花些心思去琢磨和研究。当然,就算做了准备也未必就会有期待的结果,因为可能一直也未能等到那个机会。可是不管怎么说,也总好过真的有机会来临,唾手可得,却因为没有准备,而只能放过,眼巴巴看着它从身边溜走,要来得好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