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失明症漫记》这本小说,我分几天的时间段才将它读完。尤其是前2/处,我在阴天或者临睡前是不敢读的。
因为小说中人们的冷酷无情,让我感到重重的压抑。
幸而里面也有人性的光辉和人生哲思的对话,这驱使着我最终将它读完。
一个愤怒的作者
《失明症漫记》的作者若泽·萨拉马戈是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也是葡萄牙第一位诺奖得主。
诺奖给他的授奖词: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语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
年6月萨拉马格逝世,他生前曾希望自己死后的墓志铭是:“这里安睡着一个愤怒的人。”
而他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认为“虽然我活得很好,可是这个世界却不好”、“残忍是人类的发明”、“当权者专横,把一部分人排除在社会之外”。
他写做不是为了让读者消遣,而是要把令人愤怒的社会现象写出来,让人们去思考。
我发现,读《失明症漫记》的过程中,我的压抑感正是来自于“他的认为”。每一样都不少。
现在这位充满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已经离开了令他愤怒的世界,用留下的作品永远启迪读者、启迪后人。
只有一个看得见的女人
街上出现了第一个突然失明的人,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在城市中蔓延,无人知晓疫情为何爆发,何时结束。
失明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灾难,一批又一批感染者被集中隔离。
政府发布隔离防疫前的承诺,到隔离人员封控后的漠视,形成了失明者的恐慌和心理“变态”。
因为食物短缺,供水不畅,组织崩溃,文明与尊严在那里变得不堪一击。
人们逐渐剥离道德的外衣,陷入比失明更绝望的苦难境地。
在那里有持有手枪以霸占食物、抢掠钱财、索要女人的盲人匪徒,还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阻止妻子以身体换食物的男人,还有平日里绅士理性的医生,钻进了曾是他的病人的漂亮女孩的床上……
到处是臭气熏天和肮脏不堪。
在这些人中,只有一个女人还能看见。就是医生的妻子。
她的眼睛是这个疯狂的世界里生存的唯一理智。
这个女人最初为了陪伴丈夫一起去隔离,机智地对司机说:我也失明了。
到最后她却更愿意和他们一样什么都看不见。因为看见更痛苦。
阅读萨拉马戈就是重新看见世界
医生的妻子自始至终都没有失明。
虽然委屈、伤心、崩溃,但她的理智和善良一直让她有活下去的勇气:她有一双眼睛,她有照顾大家的责任。
纵然饿死、踩死、病死……的盲人到处都是,医生的妻子始终都在为身旁的盲人寻找事物,不离不弃。
直到失明症走到了尽头,大家都陆续恢复了视力。医生的妻子说出了她对这一场失明症的想法:
我想我们没有失明,我想我们本来就是盲人——能看却又看不见的盲人。
这就是萨拉马戈关于《失明症漫记》所说:我们正在一天比一天失明,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睁眼去看世界。归根结底,这部小说讲的就是:我们所有人在理智上成了盲人。
现实中,很多东西人们视而不见,只要不碰触自己的利益就可以“眼不见为净”。
一旦影响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任何手段来抢夺和占有,如隔离所里的盲人歹徒们即使看不见了还在“横征暴敛”,但最终都被一个他们蹂躏过的弱女子用一把打火机解决了,再强大的狠人也在火海中灰飞烟灭。
这也是《失明症漫记》这本书要警告世人的:一旦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蔓延。
看那种会传染的失明症,检验了人性的一切可能。读它,在人性的阴暗里感受到的压抑感一阵一阵袭来,幸而还有那位唯一没有失明的女人的良知和理智救赎着我们。
像她致敬——医生的妻子!更是没有失明的女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