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养心殿》展览中,在养心殿复原情景中,挂着一幅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的“字画”,上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说它是“字画”却没有书画作品那样的落款、印章等,字体也四平八稳没有特点。听了讲解员的现场介绍,才知道这幅“字画”叫“九九消寒图”,长知识了。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传统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走进养心殿》展览中的这幅《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个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也称作“写九”。
“九九消寒图”也可看作是一种对人们进行“物候学”培训的教材,,从冬至交九开始,每天一笔,写完共需九九八十一天。从“伸不出手”的一九二九写到九九,便是“九尽桃花开”了。再往前走,九九加一九,就是“耕牛遍地走”的春分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开始了。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文人根据数九方法绘制的图。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九九消寒图”兴起时期为明代,有文字式、圆圈式、梅花图式等形式。
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其实《九九消寒图》除了这里展出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种文字版本外,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最简单的一种是“画铜钱”。在宣纸上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圆,称作画铜钱,共有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填充的方法根据当日天气决定,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中国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显然没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此外,也有些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现在看来,绘制《九九消寒图》可谓一举几得:一是农业生产需要之举。古代由于受科技发展的限制,没有为农业生产的专业气象服务,因之人们通过记载冬九九当中阴、晴、雨、雪以及各种天象的变化,用来印验谚语,预卜来年丰歉;二是寓教于乐之举。通过可对幼童进行识字、写字和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的启蒙教育;三是娱乐消遣之举。画九、写九实为高雅的文字游戏,在文化娱乐生活相对比较贫乏的古代,和灯谜、酒令、对联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画九、写九,便自然而然成为文人墨客、富足之家的一种雅兴娱乐消遣之举;四是熬寒无奈之举。在日历远未普及的年代,千里冰封、寒风凛冽的冬天也是穷苦百姓最难熬的日子,画九、写九也透露了冬闲中最广大百姓熬冬盼春的几分无奈。
“共享多彩世界”运营者信息:李毅军,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中国图库和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教授级高工,注册咨询师,有丰富游历经验的资深自助游驴友,写作出版有《西域光影》《天路胜景》《旅途撷趣》《仔细打量这多彩的世界》四本行摄图记书籍(在当当网、京东商城上均有发售,进入后搜索书名即可找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游历方面的散文,数十幅摄影作品被报刊杂志、网站和影展采用,在新浪博客(博客名:李毅军的博客。用百度搜索“李毅军的博客”即可找到)上发表了两千多篇博客,现居北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