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消遣 >> 消遣发展 >> 正文 >> 正文

消失的她65的评分却有近30亿票房

来源:消遣 时间:2023/9/17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这个暑假,一部《消失的她》异军突起,上映1天已经有25亿票房。

以这个势头来看,破0亿也就这几天的事情了。

一部成本几千万的2D电影,能拿到近0亿的票房,毫无疑问陈思诚赚翻了。

但这样一部高票房受欢迎的电影,综合45万人的豆瓣打分,最后却只获得了6.5分,票房和评分两极化。

评分代表的是电影质量,票房代表的是电影受欢迎程度。

这就好像陈思诚拿着一张及格的考卷却敲开了清华北大的门,他到底是如何成功呢?

01.拿着普通的牌打出王炸的效果

评分和票房两极分化其实不是《消失的她》一部电影独有的问题。

从唐探系列到误杀系列,再到今天的《消失的她》,陈思诚的电影虽然评分不一定高,但却一直都很卖座。

陈思诚导演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所有电影剧本都不是原创的,基本都是曾经很火的国外电影的本土化翻拍;

2.所有电影都是走悬疑+轻喜剧的题材;

.选的演员都是实力派,至少不会让人觉得出戏,也不会拖垮剧情;

4.电影的故事完整性很不错,也没有特别明显的BUG,也越发注重细节。

但他的电影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剧情虽然有悬疑感且对人性有一定的挖掘。

但基本都是浮于表面,没有触及到灵魂深处。

他的电影中人物也是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没有那种人性中的纠结和发展,也就导致剧情虽然完整但反转性和悬疑度不足。

基本看到一半就能猜到结尾,看完后很少有一种恍然大悟和原来如此的感觉。

但这样的电影,对普通拿电影当消遣不愿意动脑的观众刚刚好,但对那些悬疑电影的发烧友来说却显得后劲不足。

这大概是评分和票房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吧。

那他到底是把一个质量只有及格线的电影票房做得这么高的呢?

因为陈思诚始终是立足在观众的喜好上在做电影,他知道观众不喜欢那种一本正经的讲故事。

对不熟悉的演员不买单,对不熟悉的题材不感冒,所以他就在这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选角,无论是王宝强、刘昊然、肖央、陈冲还是朱一龙,这些演员都是观众熟悉的且既有演技又能扛票房的人,有这些人加入电影就算成了三分之一。

其次是剧本题材,陈思诚真的很能抓住年轻观众的心,大家喜欢看探案和喜剧的时候,他就搞唐探系列,主打悬疑+轻喜剧。

大家对亲情很看重的时候,他搞出误杀系列,把母爱和父爱弘扬到极致。

大家这些年有些恐婚恐育和独立女性,所以他搞出今年这部电影,一个渣男、一个飒爽闺蜜将大家喜欢的完全融入一个电影。

正是因为他是基于观众基础在做电影,所以他的电影进入宣发阶段就很占优势。

前面说的演员、题材在宣发阶段就是可以拿出来进行炒作的热点,而宣发对电影的票房至关重要。

就拿今年这部《消失的她》来说,上映前三天的票房不到4亿。

但随着在自媒体和网络各大平台的宣发加大,选择去影院的观众越来越多,到现在都直逼0亿了。

这其中我想至少一半都是因为网络热度才被引流到影院的。

陈思诚的电影我每一部都看过,而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受到了宣传的影响,包括今年的这部。

从演员到题材再到宣发,可以说陈思诚走的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用户需求上,电影想不火都难。

02.观影的启发

前面谈到了陈思诚电影为什么能火的原因,其实还少说了一点。

就是看完影片后,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有教育意义和共鸣的,尤其是女性观众。

曾听过这样一句流传很广的玩笑话:

“所谓配偶,就是杀死自己概率最高的他人。”

一直以为是句玩笑话,现实偏偏告诉所有人,所谓的真话都是掩藏在玩笑中的,可事情发生之前,没人会把它当真。

没曾想,李木子的故事却把这句玩笑话下的真相完美演绎,揭露出残忍真相。

影片中,李木子第一次潜水被救时,何非告诉她以后要潜水的时候,一定要带潜伴,因为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只有潜伴才能救人上去。

此外,他还教给了李木子救我上去、我快呼吸不了了、好吗等的潜水手势......。

李木子本来没打算搭理何非,可等她看到何非穿的是梵高的画做的短袖时,第一次和他搭话,让他找到了突破她防线的弱点。

而当她在遭遇车祸的时候,是何非紧紧的护住了她,两次救命之恩,让她彻底心动,觉得这个男人能给她安全感和保护,于是她嫁给了他。

但就是这个能和她聊梵高、带她看画展、陪她看星空的,她自己选择的亲人,最后杀了她。

那个曾经告诉她下水要带潜伴的人,没有说出口的那句话是,你在潜水时,可能最大的危险也来自于潜伴。

最后,李木子被自己最爱的东西打败,梵高的画、枕边的人、潜水的伴…。

一切不是自己内心生长出来的东西全部叛变,全都成了挥向她的刀,最后将她困于爱的牢笼。

而且影片中,在何非看到李木子家境后,有一个镜头,就是何非刻意学习并做笔记,还专门到和梵高的画作有关的展厅学习的过程。

然后才是两个人一起去看梵高的画、是志趣相投的约会、是恰到好处的安全感以及最后的李木子入网。

一切都印证了毛姆一句名言:

“为什么很多女人会长期反复被男人骗?因为她们的要求,只有骗子才能满足,正常人满足不了。”

总有人说不要看一个男人说了什么,要看男人做了什么,但事实证明,有心骗你的男人,无论是说还是做都不会露出破绽。

无论是何非还是真实发生的泰国孕妇坠崖案中,男人无论是说的还是做的,都完全时一副深爱的模样,谁能想到她们背后都是杀机呢?

正如网友对这个电影的神点评:

“前有秦昊带人爬山,后有朱一龙带人看海,所爱隔山海,渣男送棺材。”

由此可见,以爱之名是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本质的,这是这个电影揭露的第一个人生真相。

所以永远不要将自己的一切依附在别人身上,只有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我们才能安全。

人一生很长,但影响我们的却是在几个关键节点的选择。

如果何非没有在那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去点开害人的软件,尝到赚快钱的甜头,或许他会一直是一个普通的潜水教练。

然后救下李木子,正常恋爱结婚,最后生活一定幸福而安定。

如果何非在妻子帮忙还第一次赌债的时候能够管住自己,从此戒赌,那么后来他也可以和妻子恩爱到白头。

如果何非在看到杀妻骗钱的消息时,对木子的爱大过对金钱的渴望,没有心生杀念。

那么美满的周年旅游后,他们可能就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如果把妻子骗到海底后,看着她打着他曾教过的求救手势,他能想起曾经说过的那句潜伴实在危险时能救你上去的那句话。

从而转身回去,看到孩子的B超图片,或许最终的结局也不会是两败俱伤。

可明明有那么多可以反悔的节点,偏偏每一次何非都不曾改变过决定。

很多人觉得看到孩子的B超照后,何非后悔了,但我觉得并不是。

可能有那么一刹那,他觉得痛苦,但即便当时他知道李木子怀孕,他还是会选择将李木子和未出生的孩子一起弄死。

这一点从何非充满怨气地讲述自己的原生家庭时可窥见一二。

何非说起原生家庭的时候,埋怨父亲酒鬼、母亲牌场流连所以自己不能上学,抱怨自己很辛苦却赚得不够多,于是去赌......。

因为李木子没能一直帮她,就觉得她只爱钱,觉得她对他狠,然后还觉得是李木子逼着他行凶。

他说自己想成功是为了配上她,说他之所以穷是因为没有好父母,是因为输在了起跑线上。

总之一切都不是他的错,都是别人的错。

但其实他说的一切都是谬论,和他一样出生的甚至是出生不如他的人比比皆是。

可向他一样选择的却不多,普通人白手起家的也不少,他不去努力却意味抱怨命运不公。

而他更庆幸的是,在穷困潦倒时,他的生命中也曾经是有光照进来过得,可他没有选择跟着光走。

而是射下那道光,然后继续沉浸在黑暗中,然后抱怨世道不公,所有人皆负他。

可见在他心里,爱情、他人性命等都不及他自己和金钱重要,这样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就别指望他最后能得知真相后忏悔,我想他最后悔的怕就是相信了陈麦。

永远别指望一个人的本质会改变,遇到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定要离得远远的。

当身边人触碰到底线的时候,永远不要相信他的下跪和赌咒发誓,一定要在第一次发现的时候就远离他,底线一旦打破将再无下限。

永远不要把自己当成某个人的救赎,因为他可能在走投无路时,让帮助他的人祭天。

这是电影揭露的第二个残忍的真相。

0.结语

看完影片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男女生对电影的感受真的完全不一样。

女生就真的很感性,可能就像我文中写的一样,觉得女性要自尊自爱,极端一点的可能觉得不婚不育方能平安。

但男生的焦点就集中在,如果我是何非的话,我会如何布局让自己平安度过陈麦布的局。

还有一些就是单纯觉得李木子这个女性角色太单纯,被骗有些活该,对何麦这个角色有些无感,但对假李木子这个角色很感兴趣等等。

但对于不婚不育这个结论很多男生朋友是完全不赞同,一是因为他们理性地认为一味地逃避不能解决问题。

但还有一个没能说出口的大概还是因为大多数男性其实还是处于强势者这个角色的吧!

这让我也很感慨,看来家里有女儿的话,除了教她自尊自爱以外,也不能将她养的太天真,对所有人都要有一定的防心。

毕竟父母大概率都是走在子女前面的,有些路注定孩子要一个人走,那么自保的意识和手段一定不能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