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顺逆,就如江上行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处在顺境时就应该未雨绸缪,而当一筹莫展时也不要捉急上火,日子再难,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但有时候人们为了排遣心中的愁闷,或者借酒浇愁,或者故意消极颓废,其实内心却是另一种想法,真是矛盾重重。下面介绍的是杜牧的一首古诗,自遣排忧,其中两句却值得细读。自遣唐代:杜牧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馀。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还称二千石,于我意何如。杜牧出守黄州,自以为受到排挤,故心情郁闷,时有消沉情绪产生。唐武宗会昌二年,杜牧年四十,此诗即作于该年他任黄州刺史时。诗人自小聪慧好学,而且喜欢兵法韬略,希望自己可以一展平生所学,为国家尽忠,为家族增光,可是如今“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馀。”古人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诗人是宰相杜佑之孙,虽然世事沧桑,家境中落,但他依然在26岁就中了进士,说明家风的熏陶、自身的勤奋,让他在初入仕途时还是比较顺利。不过天妒英才,小杜又是一位眼里容不下沙子的性情中人,越是满腹经纶、志向高远,越是让他感到情何以堪。“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他暂时放下手板,拿起那些消遣的诗书,然后又时常借酒浇愁,“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板,指手板,古时官员上朝时所持;小年书,指内容浅近、适于消遣之类的书。阮,指晋代的阮籍,他籍任性不羁,嗜酒佯狂,放浪形骸。蘧,即指蘧璦,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准南子》中记载,“故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诗人觉得既然老天爷让自己才不尽用,不如潇洒地过自在生活,过去的路也许是自己走错了,但也绝不会学那些腐儒,笑对人生、恬淡悠闲,也许就是此时诗人最大的愿望。想到这里,杜牧又慷慨陈词,“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从此以后闻流言而不信,对待习俗一视同仁、不分亲疏。遭遇棘手之事,要知道如何取舍和裁决;操心时也要懂得张弛有度、舒卷自如。叹吒,即叹息。最后杜牧说自己还算称职,对得起这“二千石”的俸禄,可是这对自己又有何意义呢?汉代郡守俸禄二千石,故以二千石指代郡守,而唐刺史与汉郡守官职相同。杜牧另有一首《自贻》,“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他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有如“匹素”那样任人裁剪。这首《自遣》流露的也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产生的消沉情绪,其中有退步并早点抽身的意念,当然其骨子里也深含愤慨,有正话反说的成分。他既有消极之想,但更多的却是想有作为而不得的牢骚,心态非常矛盾。这首诗实际上也是以消极的表象,来宣泄他的郁闷心情。而“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随顺时势、谙于世故的心态,也值得读者细读和深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