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温情
熙春
第48天
点击收听▼
本音频著作权归豆神教育所有,盗版必究
写在开篇
汪老在我眼里,就是“通达”,因为他的文,每每读来,就好像是在和你面对面,边喝茶,边交谈,他缓缓地回忆着,仿佛在给你一个岁月的故事,一句一句里都透着人生的乐趣。真真的,就是“通达”。
今日佳句
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动感情的人。我不喜欢那种口不臧否人物,绝不议论朝政,无爱无憎,无是无非,胆小怕事,除了猪肉白菜的价钱什么也不关心的离退休干部。
——汪曾祺《人间草木》
句里积词
臧否:书面用语,褒贬、评比、评定。
他鉴于坏人当道难处,一般不轻易臧否人物,但对正义之士也还能加以扶持。
知句论事
大约三十年前,我在张家口一家澡堂洗澡,翻翻留言簿,发现有叶圣陶给一个姓王的老搓背工题的几句话,说老王服务得很周到,并说:“与之交谈,亦甚通达。”“通达”用在一个老搓背工的身上,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比一般的表扬信有意思得多。从这句话里亦可想见叶老之为人。因此至今不忘。
“通达”是对世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彻,不太容易着急生气发牢骚。
但“通达”往往和冷漠相混。鲁迅是反对这种通达的。《祝福》里鲁迅的本家叔叔堂上的对联的下联写的便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鲁迅是对这位讲理学的老爷存讽刺之意的。
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但是一个人不能从早写到晚,那样就成了一架写作机器,总得岔乎岔乎,找点事情消遣消遣,通常说,得有点业余爱好。
画中国画还有一种乐趣,是可以在画上题诗,可寄一时意兴,抒感慨,也可以发一点牢骚,曾用干笔焦墨在浙江皮纸上画冬日菊花,题诗代简,寄给一个老朋友,诗是:
新沏清茶饭后烟,
自搔短发负晴暄,
枝头残菊开还好,
留得秋光过小年。
体力充沛,材料凑手,做几个菜,是很有意思的。做菜,必须自己去买菜。提一菜筐,逛逛菜市,比空着手遛弯儿要“好白相”。
想炒一盘雪里蕻冬笋,菜市场冬笋卖完了,却有新到的荷兰豌豆,只好临时“改戏”。
这道菜成了我家待不速之客的应急的保留节目。有一道菜,敢称是我的发明:塞肉回锅油条。油条切段,寸半许长,肉馅剁至成泥,入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末拌匀,塞入油条段中,入半开油锅重炸。嚼之酥碎,真可声动十里人。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桐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摇曳着淡紫色的繁花,如同梦境。从林县出来,有一条小河。河的一面是峭壁,一面是平野,岸边密植杨柳,河水清澈,沁人心脾。我好像曾经见过这条河,以后还会看到这样的河。这次旅行很愉快,我和同志们也相处得很融洽,没有一点隔阂、一点别扭。这次批判没有使我觉得受了伤害,没有留下阴影。
有人问我:“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他们大概觉得我的精神状态不错,有些奇怪,想了解我是凭仗什么力量支持过来的。我回答:“随遇而安。”
初干农活儿,当然很累。像起猪圈、刨冻粪这样的重活儿,真够一呛。我这才知道“劳动是沉重的负担”这句话的意义。但还是咬着牙挺过来了。
丁玲同志曾说她从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动,是“逆来顺受”。我觉得这太苦涩了,“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着呢?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
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动感情的人。我不喜欢那种口不臧否人物,绝不议论朝政,无爱无憎,无是无非,胆小怕事,除了猪肉白菜的价钱什么也不关心的离退休干部。这种人有的是。
现在一些名胜古迹卖碑帖的文物商店卖的书法拓本最多的一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二是一个大字——“忍”。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
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这是一个活庄子。
应用宝盒
对于汪老来说,除了作为主业的写作之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比如说写写字、画画画和做做菜。同时汪老在叙述这几种乐趣的时候,也是富于变化的,例如汪老在《自得其乐》中谈到自己学画的历程是按照时间线去叙述的,但与写字的时间线叙述又有所不同了,写字的叙述上,时间线是连续性的,而画画则是几次中断,几次重拾。
按照汪老的思路,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对于什么事情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呢?
用文学丰满生活
喜欢请点赞分享,愿文学陪伴你我走得更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